「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與橫琴」 展覽即將對外開放

主題展將於11月12日起對公眾開放

11月8日,在第26個中國記者節到來之際,恰逢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網球賽事開賽前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行政事務局邀請媒體記者,探營「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與橫琴」主題展。在慶祝記者節的同時,通過古地圖一同領略琴澳之間的歷史淵源。

此次展覽位於天沐琴台深合區規劃展覽館臨展區,由深合區行政事務局聯合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深合區行政事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展覽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澳門、考察深合區的重要指示精神,搭建琴澳居民「心聯通」的橋梁,增強橫琴與澳門「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進一步推動琴澳一體化發展。

自 2013 年起,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啓動「全球地圖中的澳門」項目,廣泛收集散落在世界各地與澳門相關的古地圖。本次展覽以2024年1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與澳門古地圖展」為基礎,另從《香山縣誌》《蒼梧總督軍門志》等古籍中選取與橫琴和澳門有關的地圖,共計52 幅。

展覽共分「滄海桑田——中國古代地圖中的琴澳」「商船雲集——西洋各國繪航海圖」「西學東漸——中西文化交匯下的地圖」三大部分,充分挖掘澳門和香山古地圖中所蘊含的深厚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生動展示了澳門與橫琴從古代海上絲路樞紐到當代國家戰略支點的時代飛躍。

記者探訪感受琴澳情誼

活動當日,記者們步入展廳,序廳兩側的半圓形月洞門造型映入眼簾,右側主題牆上陳列的戎克船與正前方船舵模型相互映襯,營造出濃郁的航海氛圍。除各種地圖、水道圖外,展覽還設置了「時間長河」拍照打卡點、觸摸屏互動裝置等,增加展覽趣味性。

現場不少記者表示,通過這些地圖,可以瞭解到澳門自古以來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並對橫琴與澳門的區位關係、發展歷程有了進一步認識,彷彿讀完了一本厚重的史書,「從地圖上看,琴澳地緣之近,從古至今便緊密聯繫,而如今又將在國家宏觀擘畫下,攜手共赴下一個未來,琴澳的將來值得期待。」

記者參觀主題展

時值記者節,活動主辦方還向到訪記者贈送了十五運會紀念品、網球盲盒以及地圖展琴澳訂制文創周邊作為節日禮物,並致以節日的誠摯問候與祝福。

展覽為當下提供歷史鏡鑒

「這幅由芬彭士繪制的《澳門到北京內河航線圖》給我印象最深,去年12月的時候,習主席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在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也曾仔細觀看過這幅地圖。」澳門有線記者張政鴻在參觀展覽時回憶。

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特藏高級館員倪俊明也對此頗有印象,他向記者介紹,澳門科技大學長期致力於全球澳門古地圖的徵集與整理,正是希望從地圖這一獨特視角,深入探究澳門的地理變遷與歷史脈絡。「習主席當時笑著稱贊,這項工作很有意義,也很重要。」倪俊明說。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要「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本次深合區行政事務局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合作,正是希望讓這些珍貴的古地圖「走出深閨」,通過公共傳播,「活化」澳門與橫琴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據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介紹,此次展覽以澳門、香山古地圖為載體,不僅能讓觀眾直觀理解明清以來琴澳兩地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的演變,更關鍵的是,讓我們從歷史維度為支持深合區建設、支持琴澳深度融合,提供了豐厚的歷史鏡鑒與現實依據。

方寸之間,銘刻過去;經緯之上,見證未來。「全球地圖中的澳門與橫琴」主題展覽將自11月12日(星期三)起對公眾開放,展期將持續至202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