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運會讓澳門人親身體會融入國家懷抱

第十五屆全運會盛大開幕,這場備受全國體育界期待的盛會,以兩大「首次」鐫刻下特殊意義——既是史上首次由多省級行政區聯合主辦,更是澳門特別行政區首次以東道主身份參與其中。這不僅是體育競技的盛宴,更是「一國兩制」下,澳門深度融入祖國發展大局、共享大灣區協同紅利的生動寫照。

聯合主辦模式突破了傳統賽事的行政藩籬。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跨越粵、港、澳三地,將體育競技與大灣區「互聯互通」的戰略佈局緊密相連。這種打破界限、共享資源的辦賽模式,既彰顯了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智慧,也讓澳門在參與中更熟悉大灣區協作機制,為更深層次的融合奠定基礎。

澳門此次主辦乒乓球、三人籃球等五個項目,既契合自身體育發展實際,又暗藏培育青年力量的深意。乒乓球在澳門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三人籃球、空手道等項目精準對接青年興趣。這種「因地制宜」的項目設置,使賽事不僅是高水平的競技舞台,更成為點燃澳門青年體育熱情的「火種」。當澳門青年運動員與內地健兒同場競技、並肩訓練,體育交流便升華為家國情懷的共鳴,他們在賽場上感受到的是「我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是澳門與祖國同頻共振的生動實踐。

從更深層次看,此次全運會是澳門體育事業突破發展瓶頸的關鍵契機。長期以來,受地域、人口限制,澳門體育事業發展存在平台短板。以東道主身份參與全運會,澳門可依托大灣區資源優勢,建立符合自身定位的體育項目體系。從賽事組織經驗積累,到專業人才培養,再到群眾體育氛圍營造,每一項突破都為澳門體育未來發展築牢根基。

這場全運盛會,早已超越體育本身。它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大灣區協同發展的活力;似一座橋樑,連接起澳門與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份承諾,見證着澳門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與祖國共發展、同繁榮的堅定決心。

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