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行深入了解國情 澳媒:澳吉合作交流前景廣闊

由澳門中聯辦台務部、宣文部組織的「澳門媒體涉台報道負責人吉林參訪團」一行今(31)日結束7日行程返回澳門。參訪團團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大眾報社長胡根表示,是次訪問行程是一次生動的國情教育活動,認為澳門與吉林在文旅等領域合作交流前景廣闊。參訪團副團長、澳門日報副總編輯陸寶華表示,今次行程豐富,收穫滿滿,是一次歷史文化之旅、交流學習之旅。

胡根表示,吉林之行目睹了台商在當地的蓬勃發展,已成為國家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吉林是昔日的工業重鎮與糧食主產區,如今已煥發新生,孕育出大量新質生產力,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亦獨具特色。

此行對參訪中朝俄三國交匯之地防川村印象深刻,再度重溫了中華民族百餘年前的屈辱歷史。參觀東北淪陷史陳列館,回首「九一八」事件等不堪回首的歲月及澳門居民在東北十四年抗戰中,捐款捐物,共克時艱,亦心潮澎湃。走訪一汽紅旗的自動化生產線,令人嘆為觀止,堪稱國家最新發展的縮影。

展望未來,澳門與吉林在內東三省合作交流前景廣闊。澳門媒體已與吉林廣播電視台等內地媒體展開多層次合作。隨著電子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國內「十四五」規劃的深入推進,澳門媒體對內地的採訪與交往,必將在兩岸及民間交往中發揮更大作用,促進兩岸統一大業。

在此進程中,澳門需率先垂範。作為「一國兩制」成功實踐之地,澳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示範與橋梁作用至關重要。當前兩岸局勢嚴峻,唯有堅持「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原則,方能實現和平統一。反之,若堅持「台獨」立場,則危險重重。期待澳門發揮更大作用,成為溝通兩岸的堅實橋梁。

看到吉林老工業基地正向「新」而行

陸寶華表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此之際,參訪團到長春參訪,通過參觀偽滿皇宮博物院和東北淪陷史博物館,對日軍侵華這段國恥有了更多了解和認識。深刻領悟到只有團結奮鬥,強大起來,才能不被別人欺凌。

通過今次參訪,亦看到吉林這個老工業基地正向「新」而行,以「質」致遠。近年,長春通過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實現傳統產業「發新芽」,新興產業「長成林」。在長春一汽,生產線實現智能化,不用一分鐘,一輛紅旗車就可以下線。吉林廣電則借力AI,向民眾提供更多優質文化產品。希望通過今次的走訪、報道,能讓澳門廣大居民對吉林省有更多的了解,促進澳吉兩地交流合作.

了解吉林近現代史

參訪團今日上午還參觀新民大街歷史建築群及吉林省近現代史展,通過實地探訪與史料學習,深入了解吉林地區的歷史變遷。

新民大街作為長春市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保留了偽滿時期的建築群,見證了東北近代歷史的滄桑。參訪團成員漫步於街道,仔細聆聽導遊關於建築風格、歷史背景的介紹,並駐足於原偽滿司法部、經濟部等舊址前,感受那段特殊時期的社會風貌。

有參訪團成員表示,新民大街建築群見證了城市變遷,認為歷史傷痕需銘記,更應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精神動力。

隨後,參訪團前往吉林省近現代史展,一行通過大量珍貴文物、歷史照片和多媒體展示,了解1644年清軍入關至20世紀50年代末吉林三百年的風雨徵程。

有參訪團成員表示,吳大澂等仁人志士寸土必爭的邊擔當,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大地烙下的鐵證罪行以及有東北抗聯將士14年浴血奮戰的艱苦卓絕,都揭示出只有銘記歷史,方能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