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澳門與橫琴經濟聯動性不足 致4新產業對澳經濟拉動作用不大

澳門經濟復甦,但本地消費、信貸與投資信心仍相對疲弱,整體經濟「乍暖還寒」。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直言,澳門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經濟復甦不平衡,且在橫琴深合區和澳門土地經濟聯動性不足,以致4大新產業與澳門居民就業、拉動本地經濟發展、提高澳門經濟韌性等效果有待改善。未來要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建議政府要研究如何令澳門和橫琴深合區相互結合、補充,發揮聯動效應。

澳門經濟學會較早前發布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指,內地「十一」超級黃金周期間,澳門旅遊及休閒娛樂業表現突出,創下多項新高,但本地消費、信貸與投資信心仍相對疲弱,經濟景氣指標料持續呈現冷熱不均現象。

澳門經濟復甦不平衡凸顯

統計局資料顯示,受惠於一系列吸引旅客的措施,今年第二季訪澳旅客數字錄得顯著升幅,加上整體私人消費保持穩定,令澳門特區經濟回復至正增長。2025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的修訂數值為1,003.9億澳門元,按年實質增長5.1%,今年上半年本地生產總值的修訂數值為2,001.5億澳門元,按年實質上升1.8%,經濟總量回復至2019年同期的87%。

澳門經濟學會預料,第三季本澳包括旅遊、休閒娛樂業等行業數據強勁,帶動GDP錄得正增長。經綜合景氣統計數據模型分析,按當年價格按支出法推算本澳2025年第三季GDP約為1,120億澳門元,以環比物量(2023年)按支出法推算實質增長率約7%。推算2025年前三季GDP合計約3,120億澳門元,按年約實質增長3.5%左右,經濟規模約恢復至2019年前三季的90%。按當前形勢推算,全年GDP增長約為4.5%左右。經綜合研判,預計2025年第四季(10月至12月)本澳經濟景氣指數將維持在6.0至6.2分區間,整體經濟景氣年底維持穩定。

劉本立表示,澳門經濟仍處於復甦階段,現時表現較好的行業是綜合旅遊、博彩業等,第三季博彩毛收入預計達到政府預期目標。但礙於內外環境急劇轉變,不確定因素增加,加上本地居民和遊客消費模式、習慣發生很大的轉變,房地產交投少,樓價下跌,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等,令澳門經濟復甦極之不平衡。社會都希望政府繼續推出措施,幫扶中小企升級轉型,以及研究有效措施,振興社區經濟。

學者料第三季博彩毛收入達到政府預期目標(資料圖片)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要謀劃長遠

他指出,澳門正處於經濟結構轉型關鍵期,在這過程中會不少問題亟待解決,例如澳門要發展經濟適度多元,要有信心和謀劃長遠。眾所周知,政府正從4大新產業入手推動經濟適度多元,提出推動「1+4」產業多元政策,即在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同時,持續推動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等4大重點產業板塊發展,他個人認為,在「縱向多元」(利用博彩業來發展其它相關產業)方面進展會相對容易,「橫向多元」(發展4大新產業)雖目前亦有一定進展,不過4大新產業主要集中在橫琴,對澳門本地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明顯,以及4新產業只佔澳門GDP的比例為10%,而現時博彩業佔本澳GDP比例約37至38%,其他非博彩行業佔比逾6成。大家都有感4大新產業與澳門居民就業、拉動本地經濟效果仍有待加強。

劉本立

劉本立直言,凡是經濟轉型需要的時間會較長,甚至過程中會出現陣痛,未來要加快經濟轉型的步伐,推動「1+4」產業發展,使澳門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符合澳門的實際發展。同時要研究如何令本地經濟適度多元和外延的經濟適度多元(橫琴深合區)相互結合、補充,發揮聯動效應才是重點。

他又提到,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充分調動全社會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他個人認為,上述體現國家對澳門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並要求澳門特區政府要主動作為,切實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開拓新發展局面。這反映無論是中央或是澳門社會,都現屆政府都是充滿期待,他相信明年政府施政報告,特區政府對社會期盼會有所回應。

社會期望政府有更多振興社區經濟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