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雙熱」傳播風險提升 衛局:會按風險評估採加強措施

當局將按風險評估採加強滅蚊措施(資料圖片)
自今年7月底本澳出現首例輸入性基孔肯亞熱病例以來,截至10月11日,本澳共錄得32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其中24例為輸入性,8例為本地感染。衛生局指,本澳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傳播風險相當高。因應本澳風險進一步提升,衛生局將協同各政府部門,加強監督轄下機構和場所落實積水清理與化學滅蚊工作。未來當局會按風險評估,採取加強措施,籲居民配合政府做好「防蚊三招」。
衛生局昨舉行基孔肯雅熱防控工作的新聞發布會,由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控處處長陳彩環、山頂醫院急診部主任曾潭飛、山頂醫院感染科主治醫生田亞坤作出相關介紹。

本澳累計錄32例基孔肯雅熱
羅奕龍表示,自7月底本澳出現首例輸入性基孔肯亞熱病例以來,截至10月11日,本澳錄得32例基孔肯雅熱病例,其中24例為輸入性,8例為本地感染,結合鄰近地區的疫情情況和人員流動,澳門基孔肯亞熱輸入風險持續。加上近日澳門天氣仍然炎熱和多雨,適合白紋伊蚊孳生,昨天更出現了兩個本地病例,本澳疫情風險進一步上升,但是本地病例仍為散發性,並未出現聚集性疫情。

為了及早讓居民了解,特區政府對基孔肯亞熱的總體防控策略、應急處置預案和具體執行措施,以及希望市民配合的行動,當局昨特別舉行新聞發布會,希望提升全體居民的警惕性,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的防蚊、滅蚊和早期發現病例等工作,共同守護澳門居民的健康。
羅奕龍稱,過去一段時間,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社會文化司司長的統籌協調下,特區政府、社團機構和全體居民共同努力,做了大量有效的防控工作。在控制傳染源方面,當局加強口岸體溫檢測,呼籲有發熱、關節痛、皮疹等症狀的居民立即就醫,提醒前線醫療人員加強對疑似人士檢測。目前,全澳醫療機構每日檢測超過20人次,成功及早發現病例。 居民防蚊方面,持續通過「全城家家戶戶清積水」行動,以及線上、線下各項宣傳活動,推動居民掌握「防蚊三招」,即是:清除積水,防止蚊子孳生;安裝紗窗、使用蚊帳或開啟冷氣,防止蚊子進入室內;戶外活動時穿淺色長袖衣褲,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劑,防止蚊子叮咬。
當局已儲備約300台滅蚊機
社區滅蚊方面,今年7至9月,當局完成5,300次社區(高風險場所)積水巡查和清理、1,228次(衛生黑點)常規化學滅蚊,並為200個風險點化學滅蚊。 賦能社區滅蚊方面,當局通過「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校園」計劃,與教青局、社工局、保安部隊、社團機構、物業管理商會等合作,協助機構和場所建立自主滅蚊能力,以便有需要時配合特區政府進行區域性和全澳性滅蚊工作。目前,已經培訓400多名涵蓋校園、企業、物業管理的滅蚊人員。滅蚊機器方面,衛生局已儲備約300台,企業儲備40台,學校亦正採購198台。
羅奕龍稱,因應本澳風險進一步提升,衛生局將協同各政府部門,加強監督轄下機構和場所落實積水清理與化學滅蚊工作。同時,亦會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市民防蚊滅蚊的知識和能力。此外,一旦澳門需要進行區域性和全澳性滅蚊工作,希望市民可以配合政府進行室內外同步滅蚊,因此建議居民再次檢視家居環境的防蚊設備是否足夠,例如是否已設置紗窗紗門,家居環境較多蚊患的居民,建議10天內準備好蚊香、滅蚊噴霧、或滅蚊機等用品。
將採取漸進式滅蚊工作
被問到何時要做全澳滅蚊?羅奕龍回應表示,當局信息透明,會做好公眾溝通,按風險評估,有應對措施,採取漸進式滅蚊工作,未來當局會按風險評估,採取加強措施,居民毋須恐慌,亦毋須緊張,基孔肯雅熱並不會人傳人,只要居民做好防蚊措施,內部傳播風險會降低。當局亦已與本澳零售商溝通,現時本澳蚊香等並未出現缺貨情況,補貨速度亦很快,居民毋須心急,不需要搶購,但市民要做好準備。
羅奕龍強調當局今次是超前部署,提早通知,希望市民有足夠時間做好準備工作。疫情防控的成功需要居民的配合,他呼籲全體居民,一旦出現症狀及早就醫,落實好「防蚊三招」,配合好特區政府的「滅蚊工作」,共同守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