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亦好:兩周錄40基孔肯雅熱風險地 以舊區為主

梁亦好
衛生局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主任梁亦好表示,過去14天本澳基孔肯雅熱的風險地點共有40個,其中下環區、海傍區、大三巴和關閘一帶風險較高;而登革熱病例則錄得18宗,包括1宗本地和17宗輸入病例,14個風險地點較為分散。現時本澳仍處於蚊媒活躍的時期,溫度高,雨水多;加上鄰近地區的疫情和人員流動,輸入風險持續,本澳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傳播風險相當高。
梁亦好介紹過去14天本澳「雙熱」例情況時表示,今年截至10月11日共錄得32例基孔肯雅熱個案,包括8例本地及24例輸入性個案,其中50歲以上個案佔53%。本地個案中,3人退休或無業,工作人群中有4例(80%)需於戶外工作。在輸入個案中,廣東省22例、另外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另外接獲41例廣東省通報個案涉本澳軌迹。
登革熱方面,截至今年10月11日共錄得18例登革熱個案,包括1例本地及17例輸入性個案,在輸入個案中,來自廣東省有5例、菲律賓3例,泰國及越南各2例,巴西、美洲伯利茲、緬甸、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各1例;另外接獲8例廣東省通報個案涉本澳軌迹。
梁亦好表示,對於已患「雙熱」的病人,除了治療外,最重要是保護病患不要再被蚊叮咬。本澳與內地一貫做法相同,設有防蚊隔離措施,當患者身體帶有病毒期間,需要隔離治療,避免被蚊叮咬再傳播予其他人。目前,全部病患願意住院,暫未需要強制措施,患者在醫院治療期間亦非入住普通病房,是帶有蚊帳的。至於出院要求,按照標準,由患者出現症狀至無傳染性,一般需要7天,加上已退熱超過24小時。
六名住院患者皆輕症
田亞坤則表示,截至11日,「雙熱」相關住院患者有6人,其中4人為基孔肯雅熱,兩人為登革熱,皆無嚴重併發症。從出現症狀到確診時間平均為1.4天,由於市民和醫務人員警覺性高,能早期發現病例,所有確診病例治療效果良好。
田亞坤說,雖然本澳患者目前皆為輕症,大多數患者可完全康復。然而,偶有慢性關節痛的報告,通常持續數日,並可能延長至數月甚至數年之久,亦存在病情加重和死亡風險。鑒於今年全球報告的持續疫情,進一步傳播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