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同一堂課 生態文明教育在橫琴啟航

來自北京、香港、澳門及廣東各地市約150人參與

2025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為深入貫徹《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新時代粵港澳三地生態文明教育的認識與實踐,搭建三地中小學教師交流平台,由廣東省教育廳指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粵港澳同一堂課·生態文明教育(小學)」交流活動,於9月28日在橫琴粵澳深度深合區頌琴小學順利舉行。來自北京、香港、澳門及廣東各地市約150人參與,與會專家圍繞「生態文明教育」展開熱烈交流與研討。

深合區民生事務局副局長許鳳梅致歡迎詞時表示,橫琴承載國家賦予的特殊使命,其建設是中央立足全域、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綠色發展是深合區的底色,生態文明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深合區追求的不僅是經濟繁榮與規則銜接,更是一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宜居宜業之城。該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學校積極利用這些優勢,開展多樣化的探究實踐課程,讓生態理念在體驗中生根發芽。

許鳳梅致歡迎詞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包含課例觀摩、經驗分享、專家報告及主題沙龍四個環節。橫琴頌琴小學彭軍、廖麗雯老師,澳門勞校中學關家寶、卓嘉明老師,以及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學校張翹楚老師分別以「琴澳濠情:解鎖琴澳兩地文化根脈」「紅樹林的『生命獨白』——一場跨越物種的對話」等題目進行課例展示,展現生態文明教育的創新實踐。

在經驗分享環節,頌琴小學校長杜文麗介紹了學校「琴澳濠情」「灣區生態」等課程的探索成果。澳門勞校中學副校長邵朝霞則分享了該校與澳門環境保護局合作的環保教學計劃,內容涵蓋講座、話劇、藝術創作及科學實驗,強化學生的生態意識。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所長王巧玲作專題報告,探討如何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生態文明教育品牌。主題沙龍環節中,來自粵港澳三地的教育專家共同探討生態文明教育與現代教育發展的未來方向。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任姚軼潔指出,近年來廣東積極推進生態文明教育,助力「綠美廣東」建設。她希望粵港澳中小學持續加強合作,創新教育形式,讓生態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紮根、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