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後官民一心合力清障助市面復常 議員倡借輕軌西線建設契機規劃防洪牆

政府支援隊在十月初五街協助善後
超級颱風「樺加沙」過後,對本澳帶來不同程度的破壞,昨本澳市面上隨處可見,地上有大量樹葉及樹木斷枝和垃圾等,多支公共部門和社團、博企義工隊組成的風後支援隊昨分別到各區開展風後清理工作,協助居民及商戶盡快恢復正常生活。有居民致電《澳門講場》質疑近年政府花費大量公帑建造防洪設施未能發揮作用,議員梁孫旭表示,今次颱風「樺加沙」襲澳期間,政府整體籌備工作做得好,令城市恢復快,意味著不少防洪工程發揮到作用,他促請政府借輕軌西線建設契機,規劃防洪牆工程,保障內港、下環街一帶低洼地區免受水浸之苦。

昨上午在嚴重水浸的新馬路、十月初五街和內港一帶,不少商鋪陸續進行風後善後工作,商戶和員工忙於清理工作,不少店鋪水浸後一片狼藉,設備均有被水浸過的跡象,部分街道堆積不少垃圾雜物,新馬路一帶大部份店鋪亦未有營業,有店鋪正清拆防水閘和木板等防浸措施。清潔專營公司加派人手到場運走垃圾。政府各部門協調與多個自發組織的社團、休企義工隊等人員,組成的風後支援隊,亦在區內助居民及商戶開展清理工作,清理街道上殘留的垃圾與樹枝等。

商戶冀加高堤圍及提供援助
有新馬路受影響商戶認同政府今次提前部署工作,令他們及早做好防災準備,把店內貨物盡量轉移到較高位置,減低財物損失,又指政府防災工作有改善,今次退水快,恢復用電快,為此感到滿意。
有內港海鮮店店主歐陽先生稱,部份電器和貨物未能移走,整體損失約1萬元,因應前晚尚未復電,昨早上才開始收拾,預料最快今日才可復工;五金店店主何先生反映,因倉庫爆滿,部份貨物未能搬走,今次水浸損失近6位數,希望政府加高沿岸堤圍高度和向內港中小企提供支援;美容店負責人韓先生稱,雖然已做好預防措施,但天文潮高潮位疊加風暴增水引致廁所渠道污水倒灌,至少損失約10萬元,期望政府提供補貼;亦有海鮮店反映提前做好部署,今次未有損失,收拾約1小時即可復業。

市民關注前線人員工作超負荷
另外,昨日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期間,有市民何伯致電節目反映,每逢颱風吹襲本澳期間,內港一帶均出現水浸問題,質疑政府建造的雨水泵房未見發揮到作用,「無用,落細雨就有用,落大雨就無用,咁多年,使用幾多公帑都無用」,認為唯有在媽閣至筷子基建防洪牆,方能根治百年一遇的洪水。

他又關注公務員打風期間工作超負荷,指「每次打風公務員連續16個鐘在街,大佬,啲公務員都係人,唔係機械人,唔知邊個諗出嚟,希望諗出嚟果個,同前線人員同舟共濟,一齊在現場做足咁多個鐘。」
市民陸先生亦反映,家屬是公務員,今次前線公務員要掛8號風球才能下班,對於居住在珠海的公務員來說,會出現回家困難的情況,希望政府可以完善公務員打風期間的下班安排。
倡參考內地建停工停業制度
應邀出席節目的第八屆立法會直選當選人、成助連任的同心協進會李靜儀、梁孫旭回應稱,關注極端天氣下工作人員的權益保障,包括惡劣天氣、極端天氣下僱員上下班、停工保障等。他們指,現時本澳在有關方面工作較為遲慢,並存在不少爭議,雖今次颱風來臨前,部分大企、酒店、賭場提早安排員工下班,他們認為極端天氣下,澳門需參考珠海等內地城市,建立完善的停工、停業、停產機制,從制度上完善和保障各行各業員工安全。
其中,梁孫旭反映,收到民防工作人員反映僅獲增補性津貼,喪失補假等休息權的保障,而在現行制度下,一直堅守崗位的民防紀律部隊人員僅獲100點的增補性報酬,權益保障存在不足,促請政府檢視現行政策,完善民防人員權益保障制度。酒店、娛樂場等行業從業員在極端天氣下的上下班安全保障亦要提升,目前只有不具法律效力的指引,應從制度上完善,解決工資計算、補償等爭議。
需進一步加強防洪建設
梁孫旭表示,今次颱風「樺加沙」襲澳期間,政府整體籌備工作做得好,令城市恢復快,意味著不少防洪工程發揮到作用,未來亦進一步加強相關城市建設,特別是減少低洼地區水浸問題,他建議,政府趁輕軌西線建設契機,同步規劃更高標準的防洪牆工程,保障內港、下環街,實現基礎設施協同增效。

李靜儀認為,相比「天鴿」風災,「樺加沙」期間本澳部分區域如內港、下環街一帶的水浸問題已有改善,退水速度明顯提升,顯示防洪基建及渠務工程發揮作用,但路環、氹仔舊區等區域仍需加強防洪能力。政府有需要繼續研究,如何提升本澳的防災能力,並向民間作出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