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完善社會治理以更多形式呈現

颱風過後,本澳街上及公園布滿雜物,地上有大量樹葉及樹木斷枝等,由多個政府部門公務員參與的公共部門風後支援隊及時到各區協助風後清理工作,主要負責公共街道、公園、休憩區等的清理工作。政府作出的提前安排,值得肯定。
政府應對超級颱風的提前部署體現了「以民為本」的治理理念。天災雖不可控,但災後應對的效率直接影響民生與社會信心。支援隊及時清理公共空間,不僅加速恢復城市正常運轉,更通過實際行動傳遞了政府與市民共度時艱的決心。這種可見的擔當,比任何口頭承諾都更能凝聚社會共識。
從更深層次看,此次行動為現代公共服務提供了重要啟示。真正的服務型政府,既要保持日常運行的專業化,也需具備危機應對的靈活性。公務員作為公共資源的管理者,其角色不應局限於辦公室內,在必要時需深入一線,體察民情,解決實需。這種「下沉式」服務,既能優化行政效能,也能加強官民互信。
當然,災後清理只是城市韌性建設的一環。未來,澳門或可將此類跨部門協作機制化,形成常態化的應急響應網絡。同時也需完善災害預警、強化基礎設施等長遠規劃,讓城市具備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颱風終將過去,但風雨中凝聚的公共精神將延伸至城市治理中,當公務員俯身拾起斷枝時,他們拾起的不只是雜物,更是公民對政府的信任,這不僅是風雨同舟的擔當,也是澳門邁向未來更具韌性的堅實基礎。
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