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於澳門舉行

主禮嘉賓與澳門中總代表團合照
由澳門中華總商會、香港中華總商會、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及台灣工商協進會共同主辦,並由澳門中華總商會承辦的「第十一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於9月9日上午9時假澳門美高梅宴會廳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譜新篇」為主題,吸引來自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逾150名政商領袖、專家及學者參與,共同探討區域經濟發展方向與合作機遇。
論壇開幕式由澳門特區政府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中央駐澳聯絡辦經濟部副部長楊全州、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共同主持,展現四地高度重視經貿合作的共識。
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崔世昌在致辭中指出,該論壇是凝聚海峽兩岸和港澳工商界智慧、深化經貿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15年加入後,澳門中總持續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2018年首次承辦論壇,隔7年後再度回到澳門,令人欣喜。他強調,在全球經濟格局調整之際,區域合作愈顯重要,推進制度型開放、規則對接與要素流動,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未來需四地共同努力,破除制度性挑戰,推動高標準協同通路,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支援「一帶一路」建設與高質量發展。

崔世昌亦提到,澳門中總將於11月2日至4日在澳門主辦「第十八屆世界華商大會」,期待四地華商共襄盛舉,拓展合作空間。
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香港可在三方面發揮獨特功能:一是把握新質生產力機遇,加強技術交流;二是結合文旅與會展產業,推動區域開放合作;三是善用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優勢,配合內地產業鏈與台灣製造實力,促進多元市場布局。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面對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產業鏈重構,四地應強化聯動優勢,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韌性與實力。他呼籲社會團體繼續推動產業交流合作,共謀繁榮。
台灣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則指出,貿易保護主義與技術壁壘對全球化造成不利影響,但四地產業實力雄厚,若能創新驅動、優勢互補,必能創造多贏局面。
論壇期間,澳門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何敬麟發表主題演講,提出以文化、體育、會展與商貿為引擎,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來自四地的工商界代表更圍繞「海峽兩岸暨港澳工商界攜手『走出去』」、「新質生產力賦能新發展」兩大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在「海峽兩岸暨港澳工商界攜手『走出去』」對話論壇中,澳門中總工商事務部副部長林家偉、金利來集團主席曾智明、中車長春軌道客車副總經理張洪軍、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名譽教授林建甫等,就企業全球化佈局策略進行探討。
而在「新質生產力賦能新發展」專題對話中,澳門大學教授朱智豪、商湯集團顧問尚海龍、樹根互聯COO黃路川、上銀科技總經理張雲傑等,則聚焦科技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推動作用。
此外,澳門中總於9月8日晚間及9日中午分別舉辦歡迎晚宴與閉幕午餐,招待來自三地的代表團,促進交流互動。
澳門中華總商會副會長賀定一與理事長馬志毅表示,本屆論壇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啟動之際,相信四地將迎來更多機遇與挑戰。各地工商界應把握契機,深化經貿合作,善用資源優勢,共同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本次論壇由四地會組織於2012年共同發起,每年輪值舉辦,旨在凝聚民間力量,促進經貿與產業合作。明年將由香港中華總商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