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接獲3例「雙熱」輸入性報告 衛生局將對多個風險區進行滅蚊

澳門水塘附近風險區域100米半徑範圍
衛生局因應接獲2例輸入性登革熱及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確診個案的報告,將在多個風險區域採取滅蚊措施,並提醒居民注意有關安排並共同採取預防措施,加強防範蚊媒傳染病。此外,為防治蚊患與減低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傳播機會,市政署在全澳各公園、休憩區及各市政墳場進行每月的定期滅蚊工作,讓市民和遊客安心使用市政設施,滅蚊期間有關地點將暫停對外開放。
衛生局昨日凌晨分別發出消息稱接獲1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報告,列為本澳今年第10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接獲2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報告,列為本澳今年第11、12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
第10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患者為67歲男性,本澳居民,居於沙梨頭海邊街161-167號祐華大廈第二座。患者曾於8月20至24日到佛山南海九江旅遊,8月25日出現四肢肌肉關節痛症狀;26日到仁伯爵綜合醫院就醫,晚上經公共衛生化驗所檢測證實基孔肯雅病毒陽性。患者目前病情穩定,已安排住院治療。
第11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患者為10歲男性,非澳門居民,居於美的路主教街 6號德昌大廈。患者於 7月21日至8月25日前往菲律賓,8月25日早上出現發熱、喉嚨紅點等症狀,在菲律賓就診,沒有進行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的檢測,同日晚上由菲律賓乘坐飛機返回澳門;26日到鏡湖醫院就診,晚上經公共衛生化驗所檢測證實為登革熱病毒陽性,現病情穩定,已安排住院治療。
第12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患者為36歲女性,非澳門居民,居於氹仔華寶花園第四座,工作地點為聖公會中學(澳門)。患者於7月26日至8月17日曾到中美洲伯利茲(Belize)外遊,期間曾被蚊叮咬。8月19日回澳,並於8月25日出現皮疹、眼窩後痛、肌肉痛等症狀;8月26日出現發熱,同日在湖畔衛生中心就診,晚上經公共衛生化驗所檢測證實為登革熱病毒陽性,現病情穩定,已安排住院治療。

衛生局昨日表示,將在氹仔華寶花園、氹仔聖公會中學、美的路主教街德昌大廈、渡船街及亞利鴉架街交界、沙梨頭海邊街祐華大廈、澳門水塘、氹仔龍環葡韻附近一帶風險區域採取滅蚊措施。考慮到伊蚊的活動區域是孳生點附近約100米範圍,故風險區域100米半徑範圍列為本次滅蚊工作區域範圍。衛生局提醒居民注意有關安排並共同採取預防措施,加強防範蚊媒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