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倡優化新口岸社區設施 政策推動銜接經濟轉型期

民建聯一行走訪新口岸及外港一帶

為全面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切實掌握市民需求,民眾建澳聯盟常務理事唐可嵐、理事談兆鵬、社區幹事吳芸曦及社團義工早前走訪新口岸及外港一帶與居民進行訪談,深入了解居民對區內交通、基建及經濟轉型的意見與訴求。

有居民反映,位於南灣湖通往卑第街路段、華人銀行前方的交通燈,黃燈時長過短,導致駕駛者難以及時判斷是否應停車或通行,稍有不慎除了被抄牌罰款,更衍生道路安全隱患。民建聯代表建議,當局可研究適度延長黃燈秒數,並考慮在交通燈增設倒數顯示裝置,讓駕駛者清晰掌握變燈時間,以提升道路安全與通行效率。

有居民表示,外港碼頭附近的行人天橋與行車天橋之間存在滲水情況,疑因結構縫隙或橋面老化,導致雨水持續滲漏,特別在雨季期間情況更為嚴重。居民憂慮若未有妥善處理,或會對天橋結構安全構成影響。民建聯代表指出,外港碼頭是本澳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每日有大量居民與旅客使用相關設施,若天橋長期出現滲水或破損,不僅關乎居民安全,亦會影響澳門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整體形象。促請相關部門儘快排查並展開維修,避免滲水情況持續惡化。

針對「衛星場」將於年底結束營運對新口岸經濟的影響,民建聯代表近期展開專項調查研究,密集走訪區內酒店及商戶,廣泛收集業界與居民意見。就政府近期推出的「尋味新口岸市集」活動,雖然吸引了部分客流,但亦有商戶反映,現有活動規劃與周邊商業環境存在衝突,並阻擋了店面視野。對此,民建聯代表建議政府更細緻收集商戶需求,加強區域協調,例如透過文創市集、街頭表演等活動,創造聯動效益。該會代表進一步建議,在經濟轉型關鍵期,新口岸區整體規劃方向需逐步明確,使經濟結構及配套設施可更好銜接,協助商戶平穩過渡,同時平衡居民生活便利與旅遊吸引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環境。

該會代表強調,城市發展需兼顧民生與前瞻規劃,而基礎設施完善,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該會將繼續透過地區收集意見,適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推動優化交通、完善基礎設施與經濟轉型,打造澳門成為宜居宜遊的國際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