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季過敏大爆發 中醫教你如何自救
過敏是人體免疫系統對原本無害的物質(如花粉、食物、塵蟎等)產生過度防禦反應的現象。
為什麼轉季容易發生過敏?
中醫認為,轉季時容易發生過敏反應,主要與正氣不足、外邪侵襲、臟腑功能失調等因素相關。
一. 外邪趁虛而入——風、寒、濕、熱交替侵襲
在春季以風邪為主:風為「百病之長」,春季風邪盛行,易與熱邪結合(風熱),引發皮膚紅癢、蕁麻疹等。 中醫認為「風盛則癢」,過敏常見突發性瘙癢、游走性皮疹。
在夏秋之交以濕邪及暑邪為主:濕熱交蒸,易誘發濕疹、皰疹類皮膚病,表現為紅腫、滲出、糜爛、痕癢難忍。
在秋冬以寒邪及燥邪為主:寒邪襲表,衛陽不足者易發冷性蕁麻疹;燥邪傷肺陰,導致皮膚乾燥、脫屑、瘙癢。
二. 人體「衛氣」不足,防禦力下降
衛氣是什麼?衛氣是中醫的免疫防禦系統,負責護衛體表,若衛氣虛(常見於肺脾氣虛者),轉季時無法適應氣候驟變,外邪易侵入,導致出現反復感冒、鼻過敏、皮膚敏感等症狀,中醫稱「表虛不固」。
三. 臟腑功能失調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氣虛弱或肺熱時,皮膚屏障功能下降,易受外邪影響;脾主運化,脾虛生濕,濕濁內蘊則易發濕疹、水皰;肝郁化火,情緒壓力大者,肝氣郁結易化火,加重皮膚炎症反應(如神經性皮炎)。
四. 氣血失衡
中醫認為轉季時氣血運行不暢會導致血熱,由於體內熱毒壅盛,表現為紅斑、灼熱(如急性過敏性皮炎);氣血運行不暢還會導致血虛:陰血不足者,皮膚失養,乾燥脫屑(如慢性蕁麻疹)。
五. 體質偏頗是關鍵,過敏體質先天稟賦不足,對氣候變化敏感,易受外邪觸發,先天或後天陽虛體質在秋冬時易發冷性過敏(如遇冷風起疹);濕熱體質在夏秋之交易發濕疹、汗皰疹。
中醫預防與調理建議:
1. 調和營衛,固表防邪:
玉屏風散(黃芪、白術、防風)增強衛氣,扶正袪邪,益氣固表,改善氣虛自汗、易感冒。玉屏風散補中有散,標本兼顧,以補為主,適合易感冒、鼻過敏者。
2. 季節食療:
春季:適合飲用桑葉菊花茶疏風清熱。
長夏:適合多食用薏苡仁山藥粥健脾祛濕。
秋冬:適合食用百合銀耳羹潤肺防燥。
3. 避免誘發因素:
平時注意飲食,尤其轉季期間更要注意,春季時減少花粉接觸,秋冬時注意保暖防風。
中醫認為轉季過敏是「內外合邪」的結果——外因是氣候交替帶來的風、濕、寒、熱等邪氣,內因是體質偏頗或臟腑氣血失調。調理需「扶正祛邪」,通過增強體質、調和氣血、適應自然變化來減少過敏發作。
作者:澳門中醫學會 洪詠萱 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