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城區申遺成功廿周年慶典昨啟動 文局:守護好世遺文脈擴大活化利用

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慶典啟動禮
文化局昨舉辦「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慶典啟動禮」,當局將在7月至12月陸續推出系列活動,涵蓋約20項逾50場精彩活動,並會聯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製作世遺紀錄片,以及舉辦國際論壇等,文化局局長梁惠敏表示,當局將在守護好世遺歷史文脈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活化利用,加強以文化資源惠及社會大眾,着力發揮「澳門歷史城區」在促進國際間文明交流互鑒的獨特作用。
啟動儀式昨下午在崗頂劇院舉行,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中聯辦副主任張應杰、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廣東賽區執委會主任、廣東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曦,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孫向陽、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四局局長陳偉、文化局局長梁惠敏、郵電局局長劉惠明、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周偉迎擔任主禮嘉賓,與一眾觀禮嘉賓共同見證「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單霽翔,以視像方式為「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送上祝賀。
梁惠敏: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雙軌並行
梁惠敏致辭表示,「澳門歷史城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開啟了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金色大門,四百多年間華洋文化交相輝映、友好共存,嶺南廟宇與巴洛克教堂比肩而立,葡式碎石路蜿蜒於中式庭院之間,「澳門歷史城區」恰似一部鐫刻在大地之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立體史詩,成為人類文明和諧共處、互利交往的精彩範例。20年前的今天,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這份因獨特歷史而誕生的文化瑰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載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澳門取得首張世界級的文化「金名片」,讓世界看見澳門作為東西文化交匯節點的突出地位與貢獻。
梁惠敏續說,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場永續傳承的文明接力。20年間,特區政府始終遵循世界遺產保護發展的理念精神與工作框架,與社會各界合力齊心,堅持「保護傳承」與「創新利用」雙軌並行,透過法制建設、修繕監測、科技保護、國際交流等,為歷史城區築牢保護屏障,以活化利用、青年教育、社會推廣,建構全民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在新的起點上,當局將繼續秉持敬畏歷史、熱愛文化之心,在守護好世遺歷史文脈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活化利用,加強以文化資源惠及社會大眾,着力發揮「澳門歷史城區」在促進國際間文明交流互鑒的獨特作用,增強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築起新時代不同族群友好交往的溝通橋梁,續寫澳門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新篇章。
「文明互鑒」國際論壇12月舉行
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系列活動在7月至12月期間陸續推出,涵蓋約20項逾50場精彩活動。啟動禮上,郵電局局長劉惠明及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共同主持「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20周年」郵品發行儀式,以及由文化局副局長蔡健龍主持「世遺走走看」研學遊開學禮,氣氛熱烈。文化局同日亦發佈慶祝申遺成功20周年宣傳片,傳遞守護文化遺產、傳承不息的信念。
在7月15日申遺成功別具紀念意義的日子,文化局發布《澳門歷史城區建築測繪圖集》,圖集以科學測繪數據,結合豐富的圖像及深入淺出的文字介紹,生動、多元呈現澳門22座世遺建築及8個廣場前地的空間肌理、構造特色與裝飾細節,系統總結近年「澳門歷史城區」測繪工作成果,加強傳播澳門中西薈萃的建築遺產內涵。此外,文化局同日於議事亭前地、崗頂劇院向公眾免費派發世遺主題便利貼,與公眾一同歡慶申遺成功20周年。
文化局將於12月舉辦以「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的「文明互鑒」國際論壇,邀請多位全球文化及相關領域的重量級人士來澳,開啟一場跨文化、跨領域的文明互鑒與思想交流盛宴;同時,亦將聯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製作大型世遺紀錄片,彰顯澳門中西文化交流橋樑的重要角色,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打造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