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攜手推動創新科技應用 助失語中風患者重拾溝通希望

研討會嘉賓合照
為應對港澳地區中風患病率持續高企的挑戰,澳門復康會與腦康同行協會日前於黑沙環衛生中心舉辦「創新科技在失語症康復中的應用與展望」研討會暨患者免費招募計劃啟動儀式,吸引近250名醫生、治療師、病友及照顧者參與,現場互動熱絡,反應踴躍。
根據統計,香港每年新增中風病例約2.5萬宗,澳門亦有近千宗新發個案。當中約四成患者會出現語言障礙,而慢性失語症的康復難度極高,現時澳門的言語治療資源尚未能完全滿足患者需求。隨著《健康澳門藍圖》推動資源下沉至社區,加強慢性疾病的預防與管理,是次活動旨在結合創新科技與專業力量,提升失語症患者的康復成效。
研討會由澳門復康會與腦康同行協會主辦,澳門語言治療師協會協辦,內容涵蓋失語症最新研究、Speech On App應用演示等多項議程。該App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溝通學部江柏軒教授團隊開發,已建立中國首個粵語失語症語料庫,並運用AI技術協助患者記憶及發音訓練,臨床實證效果顯著。
會上,澳門復康會及腦康同行協會會長招漫玲致辭時指出,協會致力搭建醫療專業交流平台,同時推廣多元化社區康復服務,支持亞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及殘疾人士融入社會。她強調,未來將引入香港新健社的「開心唱歌學講話」項目,以及香港中文大學研發的第二代柔性機械手「希望之手」,透過音樂及科技輔助,幫助腦部疾病患者重建語言及手部功能,減輕負面情緒,重塑生活信心。
此外,研討會亦邀請多位本地及香港嘉賓分享經驗,包括澳門語言治療師副理事長到溥勛、治療師黃浩南主持的工作坊,以及香港大學學生團隊展示Speech On App的操作技巧與實用價值。演講內容深入淺出,激發現場熱烈討論,進一步促進了港澳兩地專家、患者與照護者之間的交流。
主辦單位表示,後續將與各方合作,針對Speech On App展開深度應用,一方面積極招募失語症患者參與計畫,另一方面搭建語言治療師網絡,依據患者個別情況制定個人化訓練方案,讓患者可在家中於照顧者協助下進行專業康復訓練。
透過「科技 + 專業 + 家庭」三方協同模式,主辦機構期望探索出一條高效且可持續的失語症康復路徑,發揮創新科技的最大潛能,為更多患者帶來康復希望,共同實踐「健康澳門,攜手共創」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