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琴澳產業協作 推進特區經濟多元

澳門管理學院院長唐繼宗教授

當前,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抬頭對全球經濟格局構成挑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通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9年)》(以下簡稱「規劃」)為深化合作區「四新」產業和澳門特區「1+4」產業協作產業鏈建設提供行動指南,對促進特區經濟適度多元、澳琴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國家對外開放具有深遠意義。

推動制度創新 助力開放實踐

應對逆全球化的制度創新。合作區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分線管理模式突破傳統邊界限制,通過要素跨境自由流動和規則銜接,琴澳協作構建產業鏈,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試驗田。

服務國家「雙循環」戰略。合作區通過銜接澳門「國際窗口」與內地市場腹地,推動「葡語國家+」經貿平台建設,助力我國企業以澳門特區為跳板拓展葡語國家、「一帶一路」地區,以及全球華商市場,同時吸引國際高端資源通過澳門-橫琴進入內地,強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紐帶作用。

促進產業協同 吸引優質資源

《規劃》為深化橫琴「四新」產業與澳門「1+4」產業的協同效應提供行動指南。

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提升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力。《規劃》通過細化優勢產業、鼓勵創新等方式,推動琴澳的高質量發展。清晰的產業規劃讓外資企業能夠判斷投資前景,有利於吸引國際資本。加上穩定的政策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合理的稅收制度,以及產業聚集效應,都是促使外資進入的重要因素。

吸引國際高端人才。《規劃》有助於打造適合高端人才發展的環境,包括完善的創新生態,加上良好的生活質量、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等,為人才提供長期的發展機會,吸引國際高端人才落地發展。

提升區域發展 深化對外開放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規劃》針對琴澳兩地特點,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同時,納入綠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元素,確保產業在成長的同時,不對環境造成過度影響。

深化對外開放的壓力測試區。在數據跨境、金融開放(QFLP、QDLP試點)等領域先行先試,為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規則對接積累經驗。通過中葡平台拓展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凸顯戰略通道價值。

《規劃》為琴澳兩地產業協同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更好推進澳門從「一業獨大」轉向「多元生態」,鞏固「一國兩制」生命力。

琴澳融合發展為國家的新時代深化改革,推動更高水平開放提供試驗田,展現新範式。未來需進一步強化政策落地效能,方能在複雜國際環境下,加快推進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全面確立,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琴澳一體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