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作協以優秀傳統文化獻禮兒童節

在歡慶兒童節之際,澳門作家協會於澳門文學館精心策劃「文學暢談」系列講座,以「古典文學繪本的視覺敘事與語言美學」與「中國神話中的冒險精神——《西遊記》與兒童成長」為雙主題,巧妙連結古典文學的當代詮釋與成長智慧,為孩子們獻上一份以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心靈的特別節日禮物。活動獲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發展基金資助,澳門文化局提供場地支持,吸引眾多教師、學生、家長及兒童文學工作者熱情參與。

首場講座以繪本為橋,由著名繪本創作者華張一主講首場。她強調,古典文學繪本不僅是圖像再現,更是敘事語言的視覺化重構與通往傳統文化的橋樑。透過《牡丹亭》《赤壁賦》《琵琶行》等經典,華張一深入剖析如何將深邃文學元素,轉化為圖像的節奏、留白與氛圍。從分鏡佈局、角色神態到色彩運用,她示範了如何用畫面講述既蘊含文學深度又洋溢童趣的故事,並巧妙融合現代繪本的「翻頁懸念」與古典文學的「意在言外」,讓每幅畫面既能獨立成境,又能串聯成動人的敘事長卷,為兒童接觸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開啟了生動有趣的視窗。

第二場講座聚焦《西遊記》這座成長智慧寶庫,由兒童文學作家彭執中、資深中學語文教師鄭軼主講,羊豬老師主持。彭執中著眼於孫悟空從叛逆到擔當的蛻變歷程,指出這正是兒童成長中關鍵挑戰的深刻映射。他通過妙趣情節講解,引導聽眾將故事中的勇氣、智慧與堅持,內化為面對現實壓力的寶貴品質。鄭軼則從教學實踐出發,闡釋孫悟空冒險精神的核心,在於成長過程中智慧、責任感與心性的根本轉變。他強調,《西遊記》角色克服心魔、依靠同伴、獲得良師指引的歷程,是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解決問題能力及抗逆力的絕佳教材,並呼籲家長與教育者效法「觀音式引導」,陪伴孩子踏上屬於自己的人生「取經路」。

在互動環節,彭執中鼓勵學生從模仿《西遊記》情節入手練習寫作。鄭軼進一步指出,人生與寫作的動力源於「好奇、好勝、好美」三股力量,深入閱讀《西遊記》不僅能提升寫作技巧,更能開拓思想境界。他特別提到該書「以喜劇手法呈現人間悲情」的藝術高度,引發了現場關於「《西遊記》是悲劇還是喜劇」的熱烈討論。主持人羊豬老師以「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禪意妙喻作結,點明人生悲喜常系於視角轉換,啟迪成長智慧。

澳門作家協會會長馬瑩瑩總結表示,此次兒童節活動旨在深入發掘中國古典文學這一寶藏,特別是通過繪本的現代演繹和《西遊記》的經典解讀,提煉其中的冒險精神與成長智慧,為孩子們提供既古典又常新的啟示。她強調,這份以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澆灌的禮物,正是協會送給孩子們最有意義的兒童節祝福。兩場講座深入淺出,內容豐厚,現場聽眾反響熱烈,普遍認為這是今年兒童節收穫的最富養分、最具啟發性的文化饗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