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壺口:冰瀑奇觀與黃河壯歌

去年12月的山西,寒風凜冽,黃土高原褪去秋日的斑斕,披上一層素淨的銀裝。在這樣的季節裡,我隨當地文旅部組織的「採光團」,踏上一場追尋黃河魂魄的旅程——探訪壺口瀑布。這座位於晉陝交界處的天然奇景,冬日裡少了夏日的奔騰咆哮,卻以冰瀑凝結的靜謐與壯美,譜寫出另一曲震撼人心的自然交響。
清晨從臨汾的酒店出發,巴士沿著崎嶇山路向壺口景區駛去。窗外是連綿的黃土溝壑,偶見幾株枯樹在寒風中搖曳,蒼涼中透著北國獨有的雄渾。車行約兩小時後,遠處傳來隱約的水聲轟鳴,導遊提醒:「快到了!」話音剛落,轉過一道山彎,景區入口躍入眼簕。

尚未下車,便見一列身著傳統服飾的鑼鼓隊佇立道旁。樂手們手持嗩吶、小銅鑼,腳踏鼓點,起勁地隨著節奏搖擺身軀。我並不懂他們演奏的曲目,這曲調高亢激昂,嗩吶聲穿透冷空氣,與遠處瀑布的轟鳴遙相呼應,形成了中國傳統音樂與大自然的和諧合奏。雖然當時是零下2度的嚴寒,但樂隊的熱情瞬間驅散了寒意。導遊解釋,這是當地迎接貴賓的「迎賓鼓」,意在用最質樸的民俗藝術,為旅人揭開壺口的序幕。
從入口有一塊巨石刻寫著 「黃河壺口瀑布」六個大字,右下面是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的簽名,想必是江澤民觀看瀑布是留下墨寶,當地就將墨寶刻在巨石上放於景區入口。
景區入口到觀景台僅數十米,卻是一段步步驚心的體驗。木棧道架在結冰的河床上,蜿蜒如蛇,腳下是凍結的黃河支流,冰面裂紋如蛛網蔓延,透出幽藍寒光。行至觀景台,眼前景象令人屏息。

枯水期的壺口瀑布雖不似夏日磅礡,卻因冰霜點綴而別具風情。黃河水自斷崖驟然跌落,在岩壁上撞擊出漫天水霧,未及落地便凝成晶瑩冰掛。層疊的冰柱垂懸如鐘乳,覆蓋褐紅岩壁,陽光下折射出鑽石般的碎芒。河水在冰層間掙紮奔流,時而滑過光滑冰面,時而鑽入狹窄石縫,發出悶雷般的轟鳴。最妙的是,水霧與陽光交織,在瀑布前織出兩三道淺淺虹霓,如仙女的綢帶輕拂冰瀑。
導遊指著對岸陝西一側的懸崖道:「壺口『山西看氣勢,陝西看險峻』,咱們這側的瀑布寬逾50米,雖水流稍緩,但冰掛規模更大;對岸窄如壺口,激流直墜30米,如萬箭齊發。」

導遊介紹,壺口瀑布位於黃河中游的晉陝大峽穀,橫跨山西省臨汾市吉縣與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是黃河唯一的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此地因抗日戰爭時期《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1997年6月1日,「亞洲第一飛人」電影特技藝人柯受良駕車飛越瀑布的壯舉,更將壺口瀑布推向國際視野,起跑點至今仍是遊客駐足之地。2022年,壺口瀑布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
我在觀景台拍照和錄影,記錄下壺口瀑布磅礡的氣勢,寒風拂面,不經不覺感到雙手凍僵,即使穿著了一件厚重的羽絨服,但仍難以長時間在岸邊停留,只能在樂聲與瀑布聲交織之離開,心中佩服那些表演樂手的專業精神,身穿單簿的外衣,不畏嚴寒為旅客表演,讓我們能在歡樂的氣氛中欣賞壺口瀑布自然奇觀。這不正正是黃河堅韌不拔的精神?以鑼鼓與大河共舞為客人淬煉出最美自然與人文的風景。
攝影/撰文: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