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第一園——瞻園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有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一共有10個政權在南京建立都城。這座古老而又現代的城市,藏著太多有趣且充滿傳奇的地方,本篇介紹的——瞻園,就是其中一個,這個私人花園竟然令乾隆皇帝入住後魂牽夢縈,下令在北京仿製一個,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將此作為王府花園,這裡不僅僅是一座園林,它更像是一本打開的歷史書,刻寫著歷史,等著人遊閱。

瞻園位於南京的秦淮河畔,始建於明初嘉靖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南京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家園林,有「金陵第一園」之稱,是保存最為完好的明代古典園林建築群,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瞻園的園林特色

瞻園不僅是南京的「綠肺」,更是明清時期皇家園林的典範。根據資料,瞻園原是明朝開國功臣徐達七世孫徐鵬舉始改築宅園的一部分,之後用作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辦公的地點,清乾隆皇帝南下江南時,曾駐蹕於此,乾隆皇帝為園子題「瞻望玉堂」,遂名「瞻園」。乾隆皇帝因對瞻園的留戀,回京後命人仿照瞻園的樣式興建北京長春園。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瞻園先為東王楊秀清王府花園,後為夏官丞相賴漢英私家官邸,再後為幼西王蕭有和王府。清軍奪取天京時,該園毀於兵燹。太平天國滅亡後,瞻園成為清廷江寧布政使署(即藩署)寓園。同治四年(1865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瞻園兩度重修,但已非原園景況。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內的洪秀全像

到了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江蘇省長公署、國民政府內政部、水利委員會、中統局、憲兵司令部看守所等政府機關曾設園內。瞻園範圍日漸狹小,花木凋零,峰石徙散,雖然曾有過幾次修葺,但都沒能恢復原來的盛況。1949年後,之前大部分政府機構辦事處遷出,1957年夏,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遷入。1958瞻園重修,中國著名古建專家劉敦楨教授主持瞻園的恢復整建工作,不僅保留了原有的格局特點,而且還充分地運用了古典園林的研究成果,推陳出新,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優秀的造園藝術。瞻園重修歷時6年,共使用了太湖石1800噸,使瞻園面貌一新。1983年,瞻園以「瞻園覓秀」列入金陵四十景之中。2004年,瞻園被指定為「2004年中國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指定接待景點。

目前,瞻園坐北朝南,縱深127米,東西寬123米,全園面積25,1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園林綠化面積15,500平方米,園內有喬灌木810株,竹類面積400平方米。瞻園雖然面積不大,但卻頗具明清園林特色,成為是江南名園之一。

瞻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

參觀瞻園需要購買門票,一張30元門票包括了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該館位於瞻園東部與東北部,是全國收藏太平天國文物最多、史料最豐富的文博單位。博物館有4個展廳,分序幕、歷史背景、金田起義、建都天京、制度政策、堅持鬥爭、抗擊侵略、保衛天京和前仆後繼9個部分,介紹太平天國歷史的全過程。博物館館藏文物有1657件,其中一級藏品42件,包括太平天國頒行的原刻本官書《欽定士階條例》和《欽定軍次實錄》及天王洪秀全批准頒行官書的「旨准」木印、「渡船規條碑」等傳世珍品。館內有展示太平天國高級官員穿著的官服、銅炮、規條碑、鎮庫錢、兵器等等文物。 由於近年中國興起古裝影視劇,瞻園的古代園林景色就成為了多部電視劇的取景地,高人氣電視劇《琅琊榜》就是其中一部,如果是該劇劇迷,不妨穿一套漢服入園去找劇中出現的場景地點打卡。

攝影/撰文:閒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