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應以萬全之策保護大三巴

本月中旬惡劣天氣期間,大三巴前地發現石塊,文化局經多方面調查及資料比對,初步認為大三巴立面上方第二層中間壁龕的聖像後方位置受到雷電側向擊中所致,後續文化局將修復及與專業文保機構研究應對方案。為此,加設避雷系統,局方目前未有具體方案,將請求國家文物局相關單位提議適合大三巴的避雷系統。
大三巴立面是本澳最為著名的「打卡點」,幾乎是每一個來澳旅客的必到之地,同時,作為本澳歷史城區的一部分,大三巴立面是本澳的世界文化遺產,它承載了本澳的歷史、文化、藝術、人文等多項元素,何其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本澳的「門面」,然而今次「畀雷劈」實在是不應該。
為何如此說?據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所言,在過往有雷電天氣發生時,由於大三巴牌坊地勢較相鄰的大炮台低,大炮台已設有防雷裝置,該範圍內的樓宇亦多設有避雷系統,因此該範圍內發生的雷電會被引致周邊地點。自2005年,本澳申遺成功後,歷經近20年,當局對大三巴立面竟然沒有考慮過加設避雷裝置上,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幸而今次「畀雷劈」的落石有可能屬於該壁龕的早期修補石料,而且未有對大三巴結構產生影響,可謂不幸之中的大幸,當局計劃加設避雷裝置亦算「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不過政府不能再繼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施政風氣,颱風季節即將到來,對大三巴的保護亦不能掉以輕心,需做好萬全準備確保大三巴不會再次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
南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