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文化遺產科普月」活動啟動

城大負責人與主講嘉賓合照
為配合澳門文化局主辦的「文化傳播月」,澳門城市大學在4月期間開展「文化遺產科普月」活動,以系列講座做為科普宣傳的核心形式,豐富學生們的文化生活,提升美學觸覺與文化素養,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首場講座探討敦煌石窟保護,日前成功舉辦。此外,城大還將舉辦的6場文物講座自4月9日開始,逢周二、周四晚在城大氹仔校區舉行。

由長江學者、北京外國語大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寧強教授主講的《文化遺產保護得失論–以敦煌石窟藝術為例》於4月2日下午拉開了「文化遺產科普月」的序幕,吸引了創新設計學院和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近百位青年學子前來聽講,場上座無虛席。寧強結合敦煌石窟與澳門歷史城區的保護,提出文化遺產保護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在實施保護的過程中,既要尊重民眾的文化遺產分享權,又要激發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這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從政策、法規及制度層面著手,形成常態化保護、全員化參與的局面。

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葉桂平教授對寧強教授蒞澳演講表示熱烈歡迎。他強調,文化遺產保護不僅僅是學術研究的領域,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保護文化遺產有助於維護中華文化的獨特性和多樣性。

據悉,澳門城市大學還將在「文化遺產科普月」期間舉辦史前文明藝術與交流、古代西藏佛教繪畫、中國木作藝術與傢具、紫砂壺藝術、中國畫鑒賞等多場文物講座,邀請北京、廣東和本澳的專家學者分享他們的研究心得,促進彼此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公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這項活動得到了澳門基金會的資助。

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執行副院長王伯勛主持了「文化遺產科普月」的首場講座,校董會副主席孔繁清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忠教授、科研管理處盛劍處長、課程主任邢亞龍、任玉潔副教授和謝聖明副教授,以及澳區全國政協委員梁樹森,江西陶瓷工藝美院副院長朱輝球教授等參加了講座活動。
另外,城大還將舉辦的6場文物講座,自4月9日開始,逢周二、周四,晚上7時至9時,在澳門城市大學氹仔校區舉行,歡迎參加。
講座詳情:
4月9日(星期二)「古代西藏佛教繪畫鑒賞」,導師:趙強;
4月11日(星期四)「中國古代木作藝術與傢俱鑒賞」,導師:馮速華;
4月16日(星期二)「古代紫砂壺與藝術鑒賞」,導師:李岩科;
4月18日(星期四)「中國畫鑑賞與欣賞」,導師:馮鐘雲;
4月23日(星期二)「中國藝術品現狀與市場」導師:馮美玲;
4月25日(星期四)「史前文明藝術與交流」,導師: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