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識辨】清雍正 青花纏枝蓮花卉八寶紋抱月瓶

抱月瓶器型形制源自阿拉伯銅器,明代永樂時成功以瓷質仿制,逐成為一代名品。永宣之美,為有明一代之冠,其選料、制樣、畫器、題款無一不精,創新發明極多,器類與釉色之豐富,為此前所未經見,從而鑄就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其中青花一門,極負盛名,影響波及數百年。特別是雍正皇帝雅好古物,品味頗高,宮廷制器有「仿舊須宗雅則,肇新亦有淵源」之原則。仿古採今,蔚為大觀,本品即為其摹古佳作,亦為雍正時期寥寥可數的器型之一。據《清檔》記載,此瓶當時稱「寶月瓶」或「馬掛瓶」,為督窯官年希堯、協理窯務唐英精心燒造的貢御之作,在相關諭旨中曾有要求「花紋清真,釉水肥潤,顏色鮮明」的記載。

此品以拼接法製成,成形工藝繁復,拼接難度較高,稍有不慎便有歪斜翹裂之虞。胎質細膩,白釉溫潤。瓶直口,細頸,頸肩相交處飾對稱的如意形雙耳,扁圓腹,腹兩面中心凸起,橢圓形圈足。瓶圓若滿月,故稱「寶月瓶」或「抱月瓶」。通體以青花為飾,口沿繪回紋,頸部紋飾分兩層,上部繪上仰的如意雲紋,下部繪纏枝花紋。腹心凸起處繪寶相花,外以回紋、蓮瓣紋環繞,中心繪八瓣寬體蓮瓣形開光,開光內分別繪八寶紋,腹體兩側各繪纏枝花八朵。足牆繪纏枝靈芝紋。足底施白釉,內書青花「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此瓶造型秀美,胎體潔白,青花色澤艷麗,色重處可見細密的斑痕,為人工點染所致,以摹仿明永樂、宣德青花濃重暈散的效果。八寶紋與蓮花相配作為裝飾圖案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此件抱月瓶是一件華貴的宮廷陳設瓷,為雍正御窯仿明永宣之精品佳作,殊堪寶藏。

該抱月瓶傳承了佛家常用象徵吉祥的八件寶物為題材的紋飾,分別為: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長結,由西藏喇嘛教在宋元時期傳入中原。

作者:中國貴州肖連宇 MABRP博士名銜 古玩鑒別專家 中醫藥世家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