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消費模式改變中小企生意不如前 發策倡深化旅遊+跨界融合提升發展內涵

訪澳旅客回升但旅客消費模式改變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昨舉行「齊為澳門動腦筋─適度多元促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座談會,該會會長蕭志偉表示,本澳旅遊已恢復到疫情前的六、七成,但隨著如今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不少中小微企仍反映受惠有限,部份企業生意更不如從前,足見當前澳門社會總體經濟仍是存在較大挑戰,澳門必須要進一步加快本澳經濟適度多元轉型,經濟復甦需要進一步開拓進取,積極落實「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在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的同時,深化「旅遊+」跨界融合,提升適度多元發展的內涵。

「齊為澳門動腦筋─適度多元促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座談會昨下午假澳門世貿中心五樓蓮花廳舉行,邀請多名嘉賓就本澳經濟多元發展、推進琴澳建設、居民就業等分享意見。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昨舉行齊為澳門動腦筋座談會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會長蕭志偉作主題發言時表示,當今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發生複雜而深刻的調整,從國際來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對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前景預測並不樂觀。全球金融環境緊縮疊加中美關係緊張、俄烏衝突等地緣政治的外溢效應影響,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造成重大挫折,全球經濟仍處於不穩定狀態,其影響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存在。

本澳旅遊業雖強勢復甦但存較大挑戰

蕭志偉續說,澳門作為外向型微型經濟體,在這樣嚴峻複雜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下顯然難以獨善其身,社會經濟復甦之路必然面臨不少困難。早前,受惠於國家對澳門恢復一系列旅遊便利措施,以及特區政府行之有效的線上線下宣傳推廣和優惠方案,在今年的春節假期、五一黃金周以及端午假期,入境本澳旅客數字均超過社會預期,從旅客總量上來看,本澳旅遊已恢復到疫情前的六、七成,代表著本澳綜合旅遊休閒業的強勢復甦,而優勢產業的持續發展將會對相關產業產生輻射作用,對本澳恢復經濟活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必須要看到的是,雖然入境旅客人次在穩步回升,但隨著如今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不少中小微企仍反映,即使旅客較疫情期間數量增多,卻受惠有限,部份企業生意更不如從前,足見當前澳門社會總體經濟仍是存在較大挑戰。

今年的春節假期、五一黃金周以及端午假期,入境本澳旅客數字均超過社會預期

蕭志偉指出,澳門社會經濟需要實現新發展,讓居民生活素質得以持續改善,社會得以保持穩定和諧,就必須要進一步加快本澳經濟適度多元轉型,亦是對當下經濟情勢的有力回應。不論是從全球的經濟還是從自身發展的需求來看,面對當前複雜的外部環境、疲軟的消費市場、避險的投資心態等,澳門經濟復甦需要進一步開拓進取,在經濟復甦的路上緊抓時代發展機遇,把握多重利好因素,結合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發展定位,積極落實「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優化產業結構,在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業的同時,持續推進區域通關便利化,深化「旅遊+」跨界融合,提升適度多元發展的內涵。面對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發展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不斷提升治理效能,發揮政策效力,把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和穩定市場信心結合起來,提前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促進澳門經濟發展提質增效,才能構建具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新格局。

以「穩」應變化「變」為機

蕭志偉表示,今年是疫後復甦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也是邁向澳門特區成立25周年以及橫琴深合區實現第一階段發展目標的關鍵之年。上半年經濟復甦迎來了較好勢頭,但經歷了3年疫情及環球經濟風險增加情況下,經濟社會需要更多時間恢復元氣。

他認為,面對當今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內外形勢,必須要看到澳門特區政府在不斷擴大經濟復甦成果的同時,亦切實把握了粵港澳大灣區與橫琴粵澳深合區發展的重大機遇,促使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本澳經濟結構向更適度多元發展,為此大家仍需保持信心,以「穩」應變,化「變」為機。

蕭志偉

蕭志偉又提到,早前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澳考察時提出六點要求,指出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已成為澳門的「必做題」。今年座談會的主題為「適度多元促發展,砥礪奮進譜新篇」,他認為經濟適度多元是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為此,澳門社會各界必須要積極行動起來,深入實際梳理問題,通過微觀調研與宏觀調研的結合,在未來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同時,可以圍繞經濟適度多元的「縱向與橫向」、「本土與外延」、「預期與執行」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把困難問題一項項解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