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式婚禮簡介(二) – 婚前禮

漢式婚禮的禮儀制度核心取自《周禮》,本專欄之簡介亦會以此為主要依據作描述,當中亦會向大家分享因朝代不同、隨時代推移、儀式演變等,可能會出現的一些改變或不同。

漢式婚禮的結構: 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

完整的婚禮儀節:

婚前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

正婚禮【親迎→婦至成禮→合巹→餕餘設袵】;

婚後禮(成婦禮)【婦見舅姑→舅姑醴婦→婦饋舅姑】;

這期先跟大家說說婚前禮,可以大概將婚前禮理解為現代意義上的求婚/訂婚。

首先是「納采」,這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的儀式。男方會派遣使者前往女方家中,用雁作為贈禮,象徵男女雙方信守承諾,不渝不變。雁是候鳥,從秋天飛往南方,春天北返,按時節往返,象徵著男女雙方不離不棄的愛情。此外,雁也是有序的動物,大雁行列有序,領袖為強壯之雁,幼雁和弱雁跟隨在後,從不超越。這也象徵著婚姻中長幼有序,不越規矩。

接下來是「問名」,這是征得女方同意後進行的占卜儀式。男方會卜算男女生辰八字,以確定婚姻是否吉利。這個儀式也被稱為「換庚帖」,相當於現代社會中的訂婚儀式。在古代,女子的名字是不能輕易示人的,因此問名有著重要的象徵意義。

「納吉」是男方派人占卜男女八字是否吉利的儀式,以確定婚姻的成敗。如果得到吉兆,男方就會派遣使者帶著雁到女方家報喜,這就是婚姻的訂盟。在此之後,婚姻就算正式確定了。這個儀式也用到了雁的象徵意義,表達男女雙方的愛情和承諾。

「納徵」是男方派遣使者送聘禮給女方的儀式,以完成婚姻的正式準備。聘禮的物品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如彩色絲代表彩禮。在周朝的聘禮中,彩禮非常簡單,士大夫僅用五兩彩絲和一對鹿皮。但到了後世,彩禮的內涵變得更加豐富,包括飾物、綢緞、牲畜或現金等物。聘禮也開始成為地位拼比的物事,聘禮的物品也隨著時代和地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最後是「請期」,男方要確訂婚禮的吉日,並正式通知女方。在婚禮當天,有很多傳統的儀式,這些儀式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也有所不同,但都是表達男女雙方愛情和承諾的象徵,有關正婚禮及親迎的內容留待下一期繼續向大家介紹。

「婚前禮」是漢式婚禮的重要節目,它們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意義和象徵意義。這些儀式不僅代表著男女之間的愛情和承諾,也表達著家族和社會的關係。在中國傳統的婚禮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值得人們對其了解、傳承和保護。

作者:堂主

堂主,「大灣區漢服節」發起人、「傳統漢服文化歷史與發展簡介」導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