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業冀增人才培養促發展 倡交流實習青少年科創新思維

華為澳門開展前沿ICT知識及實踐大講堂,為青少年提供職業規劃
日前國際科創博覽會吸引各地大批科技企業參與,備受本地科技行業關注,不論是本地業界還是參會企業,都不約而同關注科創人才培養。澳門國際科技產業發展協會會長李彩紅希望透過與其他地區或相關企業開展實習計劃等人才交流活動,並設法創設條件吸引科創人才及回流。華為澳門則開展前沿ICT(資訊與通信)知識及實踐大講堂,為青少年提供職業規劃,並邀請師生參訪華為展區最新創科技術及服務,助力科技走進校園。有本地教師則表示,透過帶領學生參與相關科技比賽,可培養青少年對科技創新的興趣。
業界倡人才交流與實習計劃
李彩紅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她重視包括科創範疇在內的人才交流,鼓勵「走出去」投資、創業,同時學到其他地區的經驗,再帶回澳門。她關注到不少本澳企業在疫後經濟復甦過程中重拾信心,建議利用資訊科技手段,讓特區政府與內地其他地區政府在大數據相關方面互聯互通,並轉變思路,將本澳與其他地區的投資創業及旅遊等範疇的政策與資訊,透過自媒體、網紅平台進行宣傳,讓企業家及個人找到更吻合自身發展事業需求的資訊。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過程中,一些地區需要澳門的國際化元素,這就讓本澳與其他城市開展人才交流具備條件。
她認為人才實習計劃非常重要,舉例上海相關高等院校,每年都會把(應屆畢業)的海外學生及本地學生,送去科技等範疇企業實習,讓畢業生學以致用。距離本澳較近的廣州各高校亦有相關措施。換而言之,澳門當然可以在這方面「做多小小」,讓科技人才來本澳科技公司實習,就算只有短短數月亦能為企業提供助力。
她認為本澳資訊科技人才未能滿足本地企業的需求,她希望政府支持相關機構或社團舉辦更多課程或講座,研究本澳企業缺乏而且急需哪一種科技人才,屬於哪一個細分板塊,並資助開設課程。對於華為在本澳開設ICT(資訊與通信)相關課程,她特別提到,希望借助ICT(資訊與通信)系統,以科技的形式更有效地提高澳門的城市綠色發展水平。又強調內地尤其臨近的粵港澳大灣區都非常缺人才,她形容都在「搶人」,「內捲得好緊要」。她建議大型企業、業餘進修中心、社團等多方面合力,盡快替補相關人才的空缺。
李彩紅表示,本澳目前的失業率有部分原因為個別行業「過剩」,且並非屬於特區政府所提出的「1+4」重點產業。目前各地響應「高質量發展」,相關行業人才各地都缺,人力資源成本亦有提升。她舉例,僅僅是廣州南沙區的一間茶餐廳,員工月薪成本都已經上升不少。

她還關注到有科技企業參與本地青少年科普教學活動,而且本澳不少中小學已結合了「STEAM」等教學理念,認為未來並不需要害怕本地培育出的科創人才被 外地企業「搶走」。她強調,如果澳門夠好,本澳人才就搶不走,認為大家很想留在澳門發展。比如已經「走出去」的科創人才,其創辦的科技企業已頗具規模,需要特區政府想方設法讓他們回流澳門及深合區,或鼓勵他們將總公司開設在澳門及深合區。她呼籲大家對於人才交流的視野要更闊,有包容性,只要對澳門將來發展有利,都要歡迎。
教師提升水平冀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濠江中學電腦課老師梁錦華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自己從教育工作20年,每年會教兩至三個年級,以及一些培訓班、競賽班,他認為如今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社會上尤其是創科領域,很需要創新型人才,其教學模式與以往相比亦有了變化。以前可能是傳授知識為主,如今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改變為希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出一種探究及創新精神,因此設計課程上,多數時間讓學生做活動、實踐及探究。一些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感興趣或提升了自信心,他們在升讀大學時,會傾向於選擇資訊科技或自動化方向。

他提到,其之前曾參與過華為舉辦的ICT相關比賽,帶著學生一起去學習,在賽事過程中提升了學生對於網絡、雲的認識,他透過比賽瞭解到華為亦希望培養到更多的師資,提升教師水平,將知識傳遞、放射到學生。他直言,資訊科技發展得很快,自己學習的內容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在的教學,如果有時間、有機會都會盡量去進修,教青局亦有提供相關進修課程,他自己亦參加了「千名教師精英培訓計劃」,以及一些跨校教研活動,都能提升教學水平。希望僅自己努力,為澳門的教育事業,為學生去付出,希望學生能學得多啲、獲得多啲、睇得多啲。
目前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創新資訊科技提升的風氣,不少團體提出了不少新的學習過程,利用比賽形式,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強調,不是希望學生拿獎,而是透過比賽過程,學習到新的知識。
他表示,如今學校給予了教師很多大展拳腳的空間,包括知識創新、資訊科技學習、競賽等不同類型的活動,儘管有時會應接不暇,但老師會為了學生的教育而盡力。他提倡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嘗試不同的方向學習,找到自己另一方面的特長。
華為進校園推多元活動促本地創科發展
華為澳門日前開展前沿ICT知識及實踐大講堂,向全澳15間中學600多名澳門青少年介紹現時最新ICT技術、應用及案例,鼓勵青少年培養科技創新思維。其致力構建數字人才生態,擬於2023年在港澳與10+院校發展創科與教育合作,推動本地ICT人才培育。目前,華為正推動創科技術及知識科普融入中小學,為更多澳門學生提供包括不同學齡適配創科課程及ICT比賽,助可持續創科生態建設發展。
活動期間,來自華為的兩位專家向600+澳門青少年介紹現時最新ICT技術、應用及案例,鼓勵青少年培養科技創新思維。華為香港戰略與市場營銷副行政總裁黃家恆先生帶在場青年認識華為,為青少年科普新一代通訊與網絡技術發展及未來華為在創科技術及人才培養的戰略,持續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培養數字化人才;華為亞太首席戰略官薛武帶領在場師生走進「智能世界2030」,解構5G、雲、IoT、人工智能等ICT技術在未來世界的應用,以科技建設更美好的世界。
此外,華為擬在5年內協助亞太地區培養50萬ICT人才,並於近期宣佈啟動「華為港澳I&T人才發展計劃(ITTDP)」,全面推動港澳各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及I&T專業人才培養上形成完備生態,提升港澳人才競爭力。為進一步助力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華為聯合政府機構發起科技講堂,透過展示華為前沿ICT(資訊與通信技術)創新實踐與知識,提升澳門青少年科技創新思維,幫助他們規劃未來職業意向,推動ICT技術走進校園以及澳門中小學創科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