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護全運 廣州白雲新城排渠景觀提升扮靚城區「顏值」

近日,在第十五屆全運會舉辦期間,廣州白雲水清岸綠的宜人景致,收穫了無數參賽選手和觀眾的由衷好評。近日,廣州市發佈第四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由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四航局」)實施改造的廣州白雲區白雲新城排渠成功入選,成為白雲區11處市級美麗河湖生態地標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早在2025年初被廣州市水務局授予「2024年度廣州市水務精品工程」稱號。這條嶄新的都市碧道持續展現生態成效,正成為廣州城市生態建設的一張亮眼名片。

白雲新城核心區作為廣州市重點功能平台,位於白雲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港城一體發展軸的南端,規劃面積9平方公里,定位為「國際交往中心、雲山西麓宜居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而白雲新城排渠處於其中,不僅是勾連白雲國際會議中心、國際會堂、城市規劃展覽館等地標建築與大型居住社區的水系紐帶,更是白雲區第一條高度城市化地區的碧道。中交四航局承建的廣州白雲新城排渠碧道建設項目主要對排渠水環境進行美化升級,河道整治總長約4.7公里,包括河道清淤、生態框安裝、擋土牆新建、碧道建設及河湧兩岸景觀綠化附屬設施升級改造等內容,以提升白雲新城排渠水環境、水安全。

「不同於郊野河道,城市化核心區的排渠改造,既要滿足行洪安全、水質淨化的基礎需求,更要契合城市高端定位的景觀與功能要求。」據中交四航局廣州白雲新城排渠碧道建設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吳木懷介紹,中交四航局項目團隊因地制宜,從工藝創新、安全環保、功能發揮等方面入手,以「像繡花一樣精細」的態度穩步推進項目建設,打造出一條景觀優美、安全可達的都市水岸廊道。

一系列施工內容中,生態框安裝與水生態植物選育被列為「重中之重」。尤其是水生態植物選擇,需同時滿足存活率、淨水能力與審美價值三大標準。為找到最優方案,項目團隊篩選了幾十種水生態植物,選擇在白雲新城排渠水質檢測污染最嚴重的河段進行試種植。歷經漫長的三個月,經過反復比對,最終選定了水生美人蕉、旱傘草、梭魚草、黃菖蒲、花葉蘆竹等植物。

此外,為讓景觀效果更貼合城市氣質,項目團隊創新性地調整種植佈局,將傳統密鋪模式改為「局部留白+重點點綴」。在排渠流經國際會議中心等核心區域,選用花色艷麗的品種打造景觀焦點,同時用不同的色彩點綴著濱水岸線及駁岸,使水面和水體變得生動活潑,豐富水體景觀,增強水體美感;而在河湧狹窄區段,則控制植物密度,既避免蚊蟲滋生,又保障行洪通暢。這種「一區一策」的設計,讓排渠景觀既有整體美感,又不失細節層次。

經過改造後,如今的白雲新城排渠已然換上一副「新面孔」,曾經的城市排洪溝已變身市民共享的「生態會客廳」。顏色繽紛的人行道、花團錦簇的邊坡、潔白如紙的護欄、爭相鬥艷的水植、清澈見底的河水,人們點綴其中,共同構成了一幅景美人和的生態畫卷。

作為城市化地區碧道建設的典範,白雲新城排渠碧道建設項目的成功實施,為城市水系治理提供了「生態優先、功能復合、精細施工」的實踐經驗。未來,這條承載著生態價值與民生溫度的都市水岸,將繼續見證白雲新城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