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達成協議 開始討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具體路線圖
在巴西舉行的為期兩周的氣候變化大會(COP30)上,各國經過激烈談判,最終達成自願協議,開始討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具體路線圖。此一進展,是在石油生產國的堅決反對下,艱難取得的。
由80多個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聯盟,與以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等產油國為首的集團,經歷了激烈僵持。談判一度瀕臨破裂,但在通宵達旦的努力下,周六早上終於挽回局面。
發展中國家在此次全球談判中,部分實現了目標。富裕國家承諾,向其提供的用於適應氣候危機影響的財政支持將增加兩倍,發展中國家每年可獲1,200億美元調適資金,但要到2035年才到位。
最終協議中,制止森林砍伐的路線圖被刪除,令自然保護主義者失望。除美國未派代表團外,194個國家經12小時不間斷談判,清晨達成協議。 最終文本提及,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攝氏度以內,但力度不及脆弱國家期望。會議同意設立「加速」方案,彌補各國自主貢獻不足,並敦促各國「全面落實並力求做得更好」。此外,協議承認「公正轉型」,幫助受能源轉型影響的工人,但有關「關鍵礦產」開採的條款,遭中俄阻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