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明年首季完成學齡人口趨勢變化應對研究
呂綺穎
多位議員關注出生率下降,冀政府有長遠政策應對少子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以及有何措施鼓勵生育等。行政長官岑浩輝強調,少子化是全球性問題,特區政府須專項綜合研究,他希望正向引導社會,鼓勵年輕人生育,共同解決少子化問題。政府已啟動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對澳門教育系統影響和應對策略的研究,爭取明年首季完成。
議員呂綺穎反映,新年本澳出生率下降,導致學校收生不足,學校需要縮班,影響教師資源,詢問政府是否有針對性中長期規劃,包括調整津貼發放的班級人數下限、提高津貼金額及增加班師比等。岑浩輝表示,2025年首三季澳門出生人數按年減少490人,24/25學年幼兒教育一年級(K1)班級數目減少20個,減幅逾10%,近38%的K1班級人數不足25人,幼兒教育階段亦有三成以上班級面臨同樣問題。
針對教育系統的緊迫問題,岑浩輝表示,短期措施方面,政府已啟動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對澳門教育系統影響和應對策略的研究,爭取明年首季完成,客觀分析相關問題。中長期措施則包括支持有條件的學校轉型,承擔持續教育工作;各校間建溝通協調平台,制定幼兒教育一年級的招生方案;在符合要求下,安排教師轉到不同教育階段任教;校方亦可以主動調節教師隊伍和規模;對於收生不足的學校,研究提出「課程白名單」,例如AI課程,支持開辦社會所需的新課程。
岑浩輝強調,應對少子化帶來的教育挑戰,需要政府、學校、教師三方共同承擔責任。政府負責規劃引導與政策支持,學校主動調整發展策略與課程設置,教師積極參與培訓提升綜合素質,三方協同形成合力,推動澳門教育事業在人口結構變化背景下實現高質量穩定發展。
因應情況調整孕婦托兒支援
議員黃潔貞建議統籌各司應對小子化問題,岑浩輝重申,特區政府非常關注育兒政策,對教育領域及社會保障系統的投入在整體剛性開支中佔比非常大,施政報告亦提出系列措施應對少子化問題。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繼續發放育兒津貼,加大對孕產婦的關懷和支援,包括優化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擴大孕婦的免費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由現時的35歲或以上擴大至所有年齡層的孕婦。同時增加約150個2歲以下幼兒托額,政府會持續因應社會情況調整托兒支援措施。
岑浩輝又表示,家庭政策綱要法已生效超過30年,明年將開展評估,如何隨著社會變化更新,希望未來各社團積極建議,協助政府進一步完善養兒育兒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