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航空潛能助琴澳融合提質

國家移民管理局推出的十項出入境新政,為琴澳人員流動架設起高效便捷的「快車道」。其中,240小時過境免簽範圍擴大至橫琴等口岸,港澳台居民「刷臉」智能通關系統落地,既契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更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發展注入強勁動能。然而,要將政策紅利充分轉化為發展勢能,仍需破解航空樞紐這一關鍵短板。

當前,澳門機場稅費成本相對偏高,直接削弱了航空公司設立基地的意願,也間接推高了機票價格。適度下調機場建設費、起降費等,不僅能降低航司運營門檻,更可間接拉低機票價格,讓澳門在東南亞、東北亞航線競爭中更具吸引力。這與新政「拓展國際客源」的目標高度契合——更低的交通成本,能吸引更多55個免簽國旅客將澳門作為首站,再通過琴澳智能通關快速進入珠海,形成「航空+跨境」的無縫體驗。

引進廉價航空駐點,則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抓手。廉航以高性價比吸引價格敏感型旅客,尤其是年輕群體與家庭遊客,這正是琴澳旅遊業需重點拓展的客群。鼓勵廉航在澳門設立基地,開通至東南亞、東北亞及內地二三線城市的航線,可彌補現有航網的薄弱環節,優化旅客結構。正如婦聯所提,新政需配套「開發琴澳聯遊產品」,而廉航帶來的龐大客流,正是聯遊產品的核心受眾,能推動澳門旅遊從「一日遊」向「多日深度遊+灣區輻射」轉型。

擴充航點則是強化樞紐功能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增加澳門作為終點地的國際航線,還是打造中轉樞紐,都能提升澳門的交通輻射力。例如開通至南亞、澳洲的新航點,可吸引更多跨洲旅客經澳門中轉,再憑240小時過境免簽體驗琴澳旅遊;加密內地中西部城市航線,則能接納更多內地客源經澳門出境,形成「雙向流動」。

出入境新政已為琴澳融合築好「軟基礎」,而航空樞紐的升級則是打通「硬通道」的關鍵。降低機場稅、引進廉航、擴充航點,與智能通關、過境免簽形成「組合拳」,最終實現「澳門引流、灣區受益、兩地共贏」,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與深合區建設注入持久動力。

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