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訪吉林登防川眺望中朝俄三國交界 走訪光東川感受朝鮮族文化魅力

防川眺望中朝俄三國交界

由澳門中聯辦台務部、宣文部組織的「澳門媒體涉台報導負責人吉林參訪團」昨日持續進行吉林行程,上午抵達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走訪被譽為「東方第一村」的防川村。該村位於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交界處,參訪團親臨現場,感受祖國邊疆的壯麗風光與獨特魅力。

參訪團團長、澳門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長胡根表示,登上龍虎閣遠眺「一眼看三國」的景象,心情沉重。他指出,一百多年前因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導致大量國土流失,即使有吳大澂等官員努力爭取,亦難阻列強侵佔。如今國家強盛,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回顧歷史,更添民族自豪感與歷史使命感,冀望繼續攜手努力,完成民族復興與祖國統一。

防川村依山傍水,東南與俄羅斯哈桑區相鄰,西南與朝鮮羅津先鋒市隔江相望。在防川景區,參訪團登上64.8米高的龍虎閣,遠眺「一眼望三國」的壯麗景色,圖們江靜靜流淌,與遠處瀕海平原交相輝映。沿圖們江順流而下約15公里即可進入日本海,使防川成為中國與東北亞國家貿易的重要潛力通道。

此外,防川村也承載著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特別是民族英雄吳大澂的功績。參訪團走進龍虎閣9樓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丹心寸土·吳大澂展館」,了解他在1886年奉旨赴琿春勘界談判,最終簽訂《中俄琿春東界約》,收回黑頂子,爭得圖們江出海口出海權的歷史功績。

近年來,隨著邊境旅遊興起及長春琿春高鐵開通,防川風景區遊客激增。據吉林省環球國際旅行社導遊王佳表示,今年下半年以來,日均遊客約1.3萬人,峰值更達逾2萬人。同時,防川村採取「村企聯建」模式,建設「東方第一村」古村落項目,村民透過租屋或經營民宿獲得可觀收入。

下午,參訪團前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和龍市光東村,體驗朝鮮族文化。在光東稻香餐廳,成員親手製作泡菜與打糕,學習傳統技藝,現場歡笑不斷。在服飾體驗區,部分成員試穿韓服,上演時裝秀,深入感受朝鮮族文化魅力。

參訪團還走訪稻田與村民家,了解光東村如何從邊境村落蛻變為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該村整合逾170公頃水田,打造有機大米品牌,並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囑託,創新發展路徑,實現生態與經濟雙提升。去年全村接待遊客突破20萬人次,帶動集體收入超百萬元。

光東村感受朝鮮族文化及與當地居民交流

當晚,一行轉往坐落在長白山北坡,素有「白樺故鄉」「美人松故鄉」美譽的二道白河鎮,感受當地「神山、聖水、奇林、仙果」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