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對輕軌使用率低 新青協倡推進路網建設與數位升級
(左起)研究小組團隊成員高永鋒、雷振宇及阮君豪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於昨(27)日發布「澳門青年對軌道運輸的意見調查」結果,指出目前澳門青年仍以巴士、步行或自駕等傳統方式出行,輕軌使用率偏低,且多為低頻使用者。研究亦顯示逾七成半青年支持建設輕軌西線,反映年輕一代對軌道交通發展的期待。
本次調查由新青協副理事長雷振宇主持,研究小組成員高永鋒及阮君豪共同參與,並獲澳門基金會資助。調查期間於今年6月至7月進行,採用街頭隨機問卷方式訪問了647名18至44歲的澳門青年,同時組織實地考察多個輕軌站點,深入了解青年對輕軌服務的評價與建議。
調查結果顯示,現時澳門青年主要出行方式仍為巴士(36.6%)、自駕(31.9%)及步行(26.3%),而以輕軌作為主要出行方式的比例僅佔1.5%。近六成(58.7%)受訪者在過去12個月曾乘搭輕軌,但其中68.4%為低頻次使用者,乘搭頻率每三個月一次或更少。搭乘目的方面,「單純體驗」(33.9%)為最主要動機,其次為前往出入境口岸(22.1%)及綜合渡假村(21.3%),顯示輕軌的通勤功能尚未充分發揮。
研究團隊指出,網絡覆蓋不足是青年未選擇輕軌的主要原因。未乘搭輕軌的受訪者中,46.1%認為「站點距離住所遠」,35.6%指「站點覆蓋面不足」,33.3%則認為「未能直達目的地」。此外,超過六成(61.7%)受訪者表示,因輕軌閘機未支援二維碼支付,影響其搭乘意願;64.0%則希望輕軌開發專屬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即時報站資訊。
在整體滿意度方面,39.1%受訪青年表示對輕軌服務「滿意」或「非常滿意」,餘下則持中立或不滿態度。不過,逾七成(70.5%)受訪者認為輕軌東線建成後應進一步發展軌道交通,而對於規劃中的輕軌西線,支持度更高達75.6%。
基於調查結果,新青協提出五項具體建議,包括加速推進輕軌路網建設,特別是優先落實輕軌西線規劃,將輕軌延伸至居民生活核心區域;推動輕軌數位化升級,增設閘機二維碼支付與信用卡拍卡入閘功能,並推出官方手機應用程式整合查詢、到站時間及票價資訊;建立輕軌與巴士轉乘優惠機制,以媽閣交通樞紐為試點,優化班次協調,縮短乘客候車時間;活化輕軌站點功能,借鑑國際經驗打造「交通+」綜合樞紐,引入商業與文化元素;最後,革新輕軌視覺識別系統,提升整體形象,強化澳門現代都市特色。
新青協強調,輕軌作為澳門未來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需結合青年需求與城市發展趨勢,持續優化服務與基礎建設,以提升市民使用意願與整體交通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