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環再生水站一期工程料明年首季竣工 將率先供應石排灣公屋及澳門大學
澳門應用再生水範圍為部分建有雙管道的區域
供水安全是支撐澳門社會發展的關鍵要素。然而,澳門淡水資源極為短缺,約99%的原水來自內地。自澳門回歸以來,用水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供澳原水量達1.05億立方米,較1999年增長超過83%。面對日益嚴峻的水資源壓力,澳門不僅依賴國家支持,更需落實開源節流措施,以確保供水穩定與安全。
為提升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特區政府積極推廣再生水應用,作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政策。根據國家「節水優先」方針及非常規水源利用指導原則,澳門近年透過前瞻規劃、技術創新、設施完善及宣傳教育,有序推動再生水項目。再生水經深度處理後可再利用,有助減少原水消耗,提升供水系統穩定性,強化供水安全保障。
目前,澳門再生水水質標準參照國家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20),涵蓋微生物、消毒指標等參數,確保符合衛生安全要求。為落實再生水應用,特區政府於2025年8月制定《供排水技術規章》,明確再生水系統的設計、安裝、標識、測試及水質監察等技術標準。未來業界可依規操作,確保從水源輸送至終端使用的全過程均符合安全與品質要求。
為便於辨識,澳門再生水管採用紫色,與自來水管的白色、銀灰色或黃銅色明顯區分。目前,海事及水務局正積極推進再生水建設。路環再生水站一期工程正在施工,預計2026年第一季竣工,每日供水能力達2,500立方米,將率先供應石排灣公屋及澳門大學,用於沖廁和綠化用途。二期及人工島再生水站亦計劃於2026年第一季啟動編製工作。

在管網建設方面,黑沙環P地段暫住房、蓮花路等地已鋪設再生水管,並配合新城A區道路工程同步建設,為未來新區應用再生水創造條件。不過,舊城區因空間不足,現階段尚無條件推行再生水。此外,海事及水務局也加強宣傳與專業培訓,提升公眾對再生水的認知與接受度。同時,推出「飲水思源節水教育推廣計劃」,以再生水為主題舉辦活動,增進學生對水資源保護的認識。
為支持再生水長期發展,政府持續舉辦樓宇雙管道供水系統技術培訓課程,培養專業人才,為澳門再生水產業提供技術支撐。未來,隨著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與技術進步,特區政府將持續擴大再生水應用範圍,目標中期達到全澳用水量的5%,長期目標達10%以上,進一步節約珍貴水資源,推動澳門成為節水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