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院助力全球首個海風直聯海底數據中心示範項目落成

10月21日,由中交三航局設計建造的全球首個海風直聯海底數據中心示範項目在上海臨港宣佈落成。該項目是全球首個「海上風電+海底數據中心」一體化工程,標誌著我國海洋能源與數字基礎設施融合發展邁出關鍵一步。三航局港灣院憑借海洋工程專業設計能力為臨港數據中心的高效建造、安全施工保駕護航。

項目主體結構包含上部組塊、導管架、數據艙以及鋼管樁四大部分,數據中心整體高約96米、總重約1,950噸,對設計工作提出了極高挑戰。

港灣院設計團隊綜合考慮上海臨港風電場風浪大、泥沙多等不利因素,結合舾裝、管道、暖通和消防多種工藝,將各功能組塊協調搭建,首創了具有造價低、安全系數高、功能多、結構輕盈等特點的「海底數據中心新型結構」,使得各組塊之間的功能達到最優,突破性解決海底數據中心設計難題。

「安全、穩定是設計的前提。」港灣院設計團隊將數據艙改用「圓筒立式結構」型,從內可以擴大數據艙的可使用面積,從外可以減少海浪拍擊,提高結構在風浪中的整體穩定性。港灣院在數據中心的運輸設計環節中,大膽設想,小心求證,針對海域條件進行研究,創新採用數據中心整體運輸模式,在工廠完成整體的結構及舾裝建造,到海上安裝完畢即可投入使用,降低了海上安裝調試的成本。

工期緊張是項目面臨的另一大考驗。「數據中心要9月30日交付,按建造期3個月算,我們設計、出圖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在港灣院3月初的項目策劃會上,設計團隊演說工期。會後,團隊成員迅速分工,分別負責數據中心不同部位,實現同步推進;同時與南通海洋公司保持密切溝通,提前對接施工細節,以備順利開工。

「早出圖一天,就能給建造施工多贏得一天時間。」抱著這一信念,團隊成員加班加點,每3-5天出一版改進方案,反復迭代驗算。終於在5月29日,圓滿完成第一版完整圖紙,為6月17日主體建造開工贏得了寶貴時間。設計圖紙完成後,團隊並未松懈。「我們設計主要是基於已有經驗和海洋環境等綜合因素考慮,但實際建造與圖紙還是存在差別。」為了保障建造和施工高效開展,港灣院設計團隊每周派遣技術骨幹駐場輪班,在現場為施工方解決材料採購、節點建造等問題,不斷優化方案。

除此之外,港灣院還主動提供技術服務,提前評估數據中心建造的啓東基地碼頭承載力情況,確保後期「龐然大物」妥當拼裝;時刻關注數據艙施工,在每層搭載前多次復核吊裝、吊點設計數據,保障平穩拼搭的同時不損壞主體結構;他們還主動參與穩樁平台設計,保障了鋼管樁的精准沈樁,也為後續主體安裝奠定良好基礎。

在本次項目設計中,港灣院憑借「設計先行」的先發優勢,將自主研發的超高強度混凝土和全生命健康檢測系統應用在項目施工中,推廣了「創新設計+創新成果」的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為三航局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技術支撐,更為其在綠色低碳領域深耕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