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千萬》到《聲音裏的光》
夏末初秋的中午,碧空萬裏如海,白雲緩飄似舟,明媚的陽光落在身上,暖意絲絲可感卻又溫柔低調。換作平日,此時該來一場愜意的午餐,但那一刻我只顧驅車,從廣州人民藝術中心直奔珠海廣播電視臺。當麓湖公園在車窗外告別,日月貝大劇院屹立眼前,我便知道自己在兩小時之間,又完成了一次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市切換。
迎著晨光,用兩個多小時從家裏直抵廣州人民藝術中心演唱《百千萬》,一曲過後,幾乎就匆匆離去奔赴下一場山海,這是此前未曾體驗甚至沒有想過的。然而,這種無縫銜接又仿佛漸感熟悉,正如今年五月和八月的兩趟跨省出行,數地接連轉換,或結束一場學習,就立刻打車至廣州南站輾轉他方;或與家人由福建回到廣州後,看著其離開的背影,自己獨自轉身又開啟新一輪歷程。這何嘗不是一種恩賜,來去匆匆,卻沒有錯過每一次花開。
記得五月那次,我從浙江湖州返回廣州,參加「百千萬工程」主題宣講活動,與秀雯合唱原創歌曲《百千萬》。數天後,由廣東省委宣傳部和廣東衛視出品製作的《百千萬》合唱版MV發佈,歌曲由此為更多聽眾所熟知。
乘著《百千萬》的春風,我有幸參與到「粵講粵精彩」主題曲《聲音裏的光》的創作中。接到邀約的時候,我剛好身處中國音樂家協會詞曲作家高研班,沒想到,課堂上從一眾大咖導師中汲取的養分,馬上就能轉化為動力,接受實踐的考驗。那時,曾經的宣講畫面一幀一幀地在腦海中浮現,我知道,文字和音符,都終將在此誕生。聲音,故事,光!幾個核心元素逐漸定格。是的,宣講激蕩人心,是因為當中的故事,而這些故事是借宣講人的聲音傳遞到耳邊的。這些聲音天然自帶光芒,裏面有笑和淚綻放,也溫熱著沸騰著我們的嚮往乃至信仰!就這樣,《聲音裏的光》經歷了從思緒到歌曲的實體化轉換,從此記錄在音軌中。
MV發佈後,群眾對粵語版的呼聲一浪接一浪。「粵講粵精彩」,怎能沒有粵語版呢?於是,粵語版歌詞創作立即擺上議事日程。經過好幾天的醞釀,當一個週末下午,我在崖門的大海邊散步,夜裏又在古兜接受溫泉和月光的雙重洗禮時,那些零碎的片段如拼圖一樣,以某種邏輯和意象關係,一塊一塊有機地拼接起來。粵語版,有了!雖然主題不變,但這是一次全新的構思,全新的創作。試聽會上,大家一致好評,紛紛表示比普通話版,更為動聽。
在珠海,「粵講粵精彩」迎來了今年最後一場大型宣講活動,秀雯獻唱的粵語版《聲音裏的光》首演,為這場或者說是今年的宣講畫下了圓滿的句號。活動結束後,我在鏡頭前分享創作故事,仿佛在這首歌的來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再走了一遍。
鼓勵與鞭策同在,太多的感謝不勝言表。勇敢前行,只願百千萬星火,綻放聲音裏的光。
作者:楊肖坤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廣東省作家、音樂家、攝影家協會會員,長年從事文化藝術創作及演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