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機指的中醫認識與治療
板機指,醫學上多稱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也有不少人稱「彈弓指」,是指手指在屈伸活動時出現彈響、卡阻甚至無法伸直的一種疾病。患者常常表現為手指指節屈曲時卡住,伸直時需用力彈出或需要用手去扳動,就像扣板機突然彈起,故稱為板機指。因滑車與屈指肌腱過度摩擦,就會伴隨疼痛或腫脹,嚴重時影響日常生活和手部功能,臨床中常見關節疼痛、屈伸不利、腫脹、功能受限等症狀。而最常見的發病位置是中指或拇指,常見人群包括中老年、女性、反覆手工操作人員。
中醫對板機指的病因病機理解:
《靈樞·經脈篇》有云:「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板機指之病,雖發於指端,實與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密切相關。在中醫視角屬於「筋痹」、「傷筋」、「屈伸不利」的範疇。中醫認為其發病與勞損過度、風寒濕邪侵襲、氣滯血瘀、肝腎不足有關。病機多為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筋脈失養而出現彈響與疼痛。
1. 勞損過度
原因:長期反覆用手,如打字、縫紉、搬運、使用手機或手工勞動,導致手指屈伸肌腱與腱鞘摩擦過度。
病機:久勞則氣血虧耗,經絡阻滯,局部筋脈失養;或因損傷後氣血瘀阻,形成結節,影響屈伸。
臨床特徵:活動後加重,休息可緩解,局部常可觸及結節。
2. 外感風寒濕邪
原因:手部經常受寒濕侵襲,如天冷時未保暖,或長期處於潮濕環境。
病機:風寒濕之邪客於經絡,使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筋脈收縮僵硬,出現屈伸不利。
臨床特徵:遇寒或天氣潮濕時症狀加重,伴有手指僵硬、晨起明顯、活動後緩解。
3. 氣滯血瘀
原因:外傷或長期勞損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病機:氣行不暢,血行受阻,瘀血留滯於手指經絡,筋脈失於濡養,則出現腫塊、疼痛、卡阻。
臨床特徵:局部壓痛明顯,結節質硬,疼痛固定。
4. 肝腎不足
原因:多見於年長體虛或久病後體質偏弱者。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肝血不足、腎精虧虛,筋骨失養。
病機:因虛致病,筋脈營養不足,手指屈伸不利,恢復慢,易反覆。
臨床特徵:隱痛或酸軟,伴有腰膝酸軟、乏力、頭暈耳鳴等全身虛證。
中醫治療方法:
臨床上,中醫對於扳機指的治療多以外治法為主,常見方法包括小針刀、針刺、艾灸、推拿、中藥熏洗、外敷及輔助性的物理治療等。其中,小針刀療法具有直達病所的優勢,可在不開放手術的前提下,直接進行鬆解粘連組織,特別針對A1滑車部位的狹窄或肥厚,通過切割、鬆解,減輕屈肌腱與滑車之間的卡壓,從而改善「屈而不伸、伸則有響」的臨床表現。臨床觀察顯示,小針刀對肌腱鞘結節、滑車纖維化、局部黏連等病理改變有較好療效,可有效改善患指屈伸活動受限、疼痛及腫脹,並促進局部微循環,利於炎症吸收與功能恢復。
內治方面,中醫辨證多從「風寒濕阻、氣滯血瘀、肝腎不足」等角度入手,採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風除濕、扶正祛邪的治法,常配合口服或外用中藥,達到標本兼治之效。內外合治,既能改善局部病變,又可調整機體整體狀態,以減少復發,提升手指功能的恢復率。
板機指屬於常見的勞損性疾患,其病程雖多為良性,但若不及時干預,往往影響手部功能與生活質量。中醫治療強調「治病求本」,通過辨證論治、內外兼施,不僅可有效緩解疼痛與屈伸障礙,亦能改善局部環境,促進功能恢復並降低復發率。同時,患者應注意避免手部長時間重複負荷,合理勞逸,並做好保暖防護,方能鞏固療效,維護手指關節的健康。
作者:廣慈醫療中心 歐陽巧玲 中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