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代譽為「吳中三先生」的《三家醫案合刻》

《三家醫案合刻》系清代被譽為「吳中三先生」,即葉天士、繆宜亭,薛生白三人醫案的合刻本,載案三百二十餘則,涉及各科雜病及外感傷寒、溫病等。行文簡潔,說理透徹,是醫案中的精品。
《洄溪醫案三家醫案合刻》內容介紹:《洄溪醫案》是徐大椿自撰生平得意之案,以備自勵賞玩且課授弟子者。書中載瘟疫、暑熱、內傷雜症及婦科,外科等病醫案幾十餘則。一代大家手筆,彌足珍貴。其案篇幅短而議論精,敘述簡而文筆暢,據證用藥,寒溫執中,對臨床診療頗多啟迪。
人物延伸:葉天士(1666年,一說1667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 居上津橋畔,故晚年又號上津老人。清代著名醫學家,「溫病四大家」之一。葉天士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 首創溫病「衛、氣、營、血」辨證大綱,為溫病的辨證論治開闢了新途徑,被尊為溫病學派的代表。
繆遵義(1710年-1793年),字方彥,又字宜亭,號松子居士。江南蘇州府吳縣人。清朝官員、醫學家。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科狀元繆彤之孫,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榜眼繆曰藻之子。繆遵義於乾隆二年(1737年)中式癸卯恩科二甲第二十名進士,即用知縣。著有《溫熱朗照》、《繆宜亭醫案》、《傷寒方集注》、《松心筆記》等。其中《溫熱朗照》所引用的醫書種類之多。內容之廣,摘錄之精,難能可貴。所有醫話和醫案,甚為精闢,注釋的議論亦較中肯,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可惜的是《溫熱朗照》成書後不肯示人,秘為家本,隨著時世的變遷,終為蘇州市圖書館收藏。
薛雪,字生白,號一瓢,又號槐雲道人,晚年自署牧牛老朽,以字行。清代吳縣人,生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卒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享年90歲。學詩於同郡葉燮,博學多通,工畫蘭,善拳勇。”所著詩文甚富”(《吳醫匯講》)。乾隆初舉鴻博,兩征不就。母多病,遂研讀《內經》,究心醫學。醫理曉暢,治療每奏奇效。《清史稿》稱他「於醫,時有獨見,斷人生死不爽,療治多異跡」,「與葉天士先生齊名,然二公各有心得,而不相下」。
薛生白不僅以醫聞名,且風流倜儻,所交皆文壇名流,如沈歸愚、袁子才輩,詩酒流連,一時傳為佳話。沈歸愚在《一瓢齋詩存》序中,極口稱讚薛生白,將薛生白與明初吳中高士王光庵相比。他說:「吾友薛子生白,游橫山葉先生之門,自少已工於詩,既長托於醫,得食以養,有司欲薦之出,不應。是生白隱居與光庵同,養親與光庵同,能詩而以醫自晦與光庵同。而工八法,解繪聲繪色事,至馳騁於騎射刀鞘之間,又有能光庵之所不能者。」

作者:中國貴州 肖連宇 MAB&RP博士名銜 《香港文藝》簽約攝影家 香港文學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教授 獲2025年第四屆國際影藝聯盟 IFIA「典藏.相機」卓越藝術家稱號2024年國家「金絲路」卓越藝術家(民俗非遺)稱號 2021年全球(華人)金牌攝影師法國2019坎城國際攝影節金像獎得主 古玩鑒別專家 中醫藥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