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意見收集今展開 戴建業聽取六個智庫團體意見和建議

戴建業就編製施政方針聽取智庫團體意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正制訂《2026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為在報告編製過程中廣納社會各界意見、凝聚社會共識,特區政府將於9月17日(明日)至10月17日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施政報告意見收集工作。
施政報告意見收集期間,澳門居民可透過「一戶通」 手機應用程式和網站,電話留言專線(2883 9919)、傳真(2882 3426)、電郵提交對施政報告的意見。公眾也可選擇郵寄至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澳門氹仔體育路185-195號),表達對明年度施政報告的意見。

公眾對施政報告編製的積極建言,對特區經濟穩步發展、民生不斷改善具有重要意義。特區政府期望社會各界共同關心澳門的建設和發展,踴躍通過上述多元途徑為施政報告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凝心聚力共譜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新篇章。
經財司聽取六智庫意見
此外,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就編製2026年度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與6個智庫團體進行會面,聽取專家學者對經濟財政範疇施政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澳門學者同盟會長葉桂平高度肯定特區政府提振社區經濟的工作成效,就IP經濟、青年就業支援提出優化建議。副會長陳冰冰建議應進一步提升六大片區吸引力。該會亦就開拓國際客源、舊區活化、簡化商業登記制度提出建議。
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指出,當前環球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在內地經濟向好、特區政府大力推動「1+4」多元發展的機遇下,中小企應主動調整經營策略、加快轉型升級,同時建議政府持續支援中小企。副理事長劉懿德就設立專項基金扶持科創企業、加快落實《投資基金法》、培養多元人才提出建議。
思路智庫理事長李雁玲建議加強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頂層設計及統籌,發展文化產業及低空經濟,深化澳琴一體化建設,強化內外聯通。常務副理事長鄞益奮建議加強青年就業支援。該會亦圍繞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引客入區、推動「美食之都」建設、推動設立投資基金等提出建議。
澳門發展策略研究中心秘書長陳志峰認同IP經濟的成效,建議結合澳門特色引入多元類型IP。該中心同時建議推動旅遊業向高附加值發展,構建「科技突破─技術轉化─市場應用」閉環體系,把握澳琴政策機遇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形成「澳門認證+橫琴研發+灣區製造」模式,並協同灣區發揮精準聯繫功能。
澳門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預測,2025年澳門經濟有望實現3%至5%增長,建議持續支持中小企發展、推動升級版IP經濟,落實政府產業基金、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及四大基建項目,同時強化招商引資力度。副秘書長黃遠輝就發展夜間經濟、債券市場、拓展澳門元應用場景提出建議。
博士智庫經濟政策研究部召集人陳錦權肯定新口岸活化成效,並就加強反清洗黑錢的合作及宣傳、提升對外簽證便利性提出建議。副召集人甘雲龍建議集中資源推動產業多元發展,持續完善人才引進制度。該會亦就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提升澳門營商競爭力等提出建議。
戴建業:全力編製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
戴建業表示,衷心感謝各智庫團體為2026年施政方針積極建言獻策。經濟財政範疇團隊將認真研究、吸納相關意見,參考各團體提供的經濟預測,結合當前環球經濟波動態勢、大灣區協同發展機遇,以及澳門「1+4」 多元產業發展推動進度,科學研判澳門經濟發展的實際態勢,確保施政方針符合澳門現階段發展需求。
他強調,在行政長官的領導下,團隊將持續完善中小企支援措施、提振社區經濟活力、優化就業支援服務、加強片區活化籌備力度,全力編製出契合澳門發展實際所需、助力經濟適度多元、回應社會各界期待的經濟財政範疇施政方針,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深化中葡經貿合作平台功能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