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首位「太和學者」趙強開啓克拉克瓷研究

澳門城市大學中國—葡萄牙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的博士趙強,作為港澳地區的首位「太和學者」,於今年6月踏入故宮博物院,展開為期半年的學術交流與研究工作,其研究課題聚焦於一種著名的外銷瓷器——克拉克瓷。

8月28日,趙強博士在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內,利用先進儀器對克拉克瓷的釉面進行了細緻的物相分析。「澳門當地出土了大量的克拉克瓷殘片」,在故宮文保科技部的支持下,趙強博士運用3D掃描、微距攝影、顯微切片等高科技手段,將複雜的實驗室數據轉化為直觀易懂的數字展品。他希望通過這些創新展示方式,讓澳門民眾未來能夠「不出澳門,就看見故宮實驗室」的精妙,實現文化資源的共享與傳承。

趙強博士表示:「澳門正致力於建設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期待這半年的研究成果能夠成為澳門『一基地』建設的長期資產與公共記憶,為澳門的文化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

文旅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與趙強(右二)及來自意大利、馬耳他和英國的太和學者。

據悉,故宮博物院於2022年啓動的「太和學者」項目,名稱源自紫禁城等級最高的宮殿「太和殿」,寓意萬物和合、文明互鑒。故宮博物院科研處負責人陳秋速介紹,這一學術交流項目創立伊始,便確立了「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雙向機制。截至2024年底,項目已成功搭建起跨越四大洲的學術橋梁,累計資助中外學者27位,涉及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目前,2025年度來自中國澳門、意大利、馬耳他和英國的4位太和學者正在訪問;故宮博物院選派的5名學者分赴英國、斯洛文尼亞、葡萄牙、德國和法國開展學術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