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全面保護世遺建築

大三巴牌坊作為澳門最具標誌性的世界文化遺產,近日因安裝避雷針引發市民對景觀影響的關注。文化局局長梁惠敏回應指出,當局在設計過程中邀請專業團隊擬定多個方案,並經過充分論證及徵詢國家文物局轄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意見,最終選擇了一種「非入侵式」且「可逆」的安裝方式,力求在實現防雷保護的同時,最大限度維持文物原貌,不對牌坊的物理結構造成任何影響。
從技術角度而言,避雷針的設置遠非表面所見般簡單。大三巴牌坊作為一座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石砌建築,其耐火能力與結構穩定性極為脆弱。一旦遭受雷擊,極可能引發火災或導致石材爆裂、結構損壞,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市民對視覺景觀的憂慮,同樣反映出文化遺產保護中人文價值與集體記憶的重要性。文化遺產不僅是物質實體,更承載著公眾的情感認同與歷史想象。因此,當局透過多方案比較、專業把關及跨領域諮詢,正是在技術必要性和人文關懷之間尋找平衡,體現對市民情感與文化認同的尊重。
從國際文物保護準則來看,如《威尼斯憲章》所強調的,任何保護措施都應盡可能隱蔽,並以不損害遺產的歷史真實性為前提。大三巴避雷工程的設計理念與執行方法,可視作該原則在本地語境中的具體實踐,展現出文物保護中「最小干預」和「可逆性」的現代共識。
大三巴的避雷工程進一步印證了文物保護並非將歷史凝固於某一時刻,而是以動態、智慧的保護策略實現過去與現在的持續對話,從而在變遷中守護人類共同的文明記憶。
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