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圖中央市場:文化與味覺之旅

每當我踏上一片新土地,總愛去尋覓當地的傳統市場。那裡,是城市生活的縮影,藏著最地道、最鮮活的風土人情。在葡萄牙的波爾圖,Mercado Do Bolhão(波爾圖中央市場)便是這樣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地方。它不僅是波爾圖最古老的中央市場,更是這座城市居民文化的鮮活載體,尤如一本翻開的史書,記錄著波爾圖人的日常與變遷。
波爾圖中央市場有個可愛的名字——Bolhão,在葡萄牙語中意為「水泡」。據說這名字源於市場所在地曾是一片沼澤區,一條小溪流經,形成水泡,故而得名。其歷史可追溯至1839年,當時波爾圖市議會決定在從市政廳獲得的土地上建造一個廣場。幾年後,廣場得到改善,市場中央走廊建起了通道坡道和木製攤位,初具規模。

20世紀初,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對食物供應的需求日益增長。建築師卡西米羅·巴博薩於1910年提出了初步設計方案,設想建造一座以薩達班德拉街為中心軸線的兩翼建築。然而,因經濟原因,該項目被放棄。最終,基於建築師科雷亞·達席爾瓦的設計方案,市場於1914年建成。當時,它採用了鋼筋混凝土與金屬結構、木質屋頂和花崗岩岩石料的結合,堪稱一項尖端工程,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建築智慧。
經過數十年的歲月洗禮,波爾圖中央市場的金属結構和木質屋頂逐漸顯得老舊。黑色的木質屋頂老氣沉沉,牆身也出現了開裂的情況。於是,市政府決定發起一場設計競賽,尋找優化方案。然而,這一決定引發了不少爭議,尤其是關於市場的定位。許多攤檔主擔心自己的攤位會受到影響,堅決捍衛由承繼而來的經營權。在種種爭議下,市場改造工程一拖就是20多年。

直到2016年12月,改造方案終於拍板落實,2018年5月正式動工,2022年9月底,改造後的中央市場重新開放。如今的市場耳目一新,原黑色的木質屋頂改為鋁質和玻璃門,大大提高了照明和通風效果。但它依然保留著建築風格的宏偉壯觀,是典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見證著時光的變遷與城市的發展。
走進改造後的波爾圖中央市場,內部規劃整齊明亮,讓人倍感舒適。市場內共有129個空間,包括81個室內攤位、10家室內餐廳和38家室外商店。攤位被劃分成不同的區域,魚販、肉販、農產品店和花店各據一方,秩序井然。

市場外,還有販售服飾、咖啡、香水、布料等商品的商店,滿足著人們多樣化的需求。這裡不僅是遊客的網紅打卡點,更是當地人購買漁農產品的重要場所。作為沿海城市,波爾圖的海鮮新鮮又便宜。市場內的幾個海鮮店,生蠔現開現食,讓人嘗到最鮮美的滋味。此外,市場內的芝士和蛋點類食品也毫不遜色,其中一間店還榮獲了當地的美食大獎,值得一試。
波爾圖中央市場的四個主入口位於不同高度,這一獨特的設計為人們帶來了別樣的體驗。南入口位於福爾摩莎街,通往底層;側入口位於薩達班德拉街和亞歷山大·布拉加街,通往中間層,兩層之間有樓梯連接;北入口位於費爾南德斯·托馬斯街,可直接通往托馬斯。我當時從北入口進入市場,一進去便將整個市場的內部景象盡收眼底,新奇之感油然而生。

由於波爾圖中央市場擁有悠久的歷史、位於舊城區中心且建築外觀宏偉,它已經成為一個商業觀光化的地標。市場內所售商品的物價相對稍高一些,畢竟這裡是備受遊客青睞的打卡勝地。然而,對於我這樣的旅人來說,即便不買菜,也能在這裡挖到寶。那些獨特的食材、精美的手工藝品,都承載著波爾圖的文化與故事,讓人不虛此行。
波爾圖中央市場,就像一個時光的寶盒,收藏著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這裡,我感受到了波爾圖人的生活熱情,品嚐到了最地道的美食,也領略到了新古典主義建築的魅力。每一次漫步其中,都是一次與波爾圖的深度對話,都是一段難以忘懷的旅遊回憶。如果你也來到波爾圖,一定不要錯過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去開啟屬於自己的探秘之旅。
攝影/撰文: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