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早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產業發展規劃(2025-2029年)》正式出台,當中明確要求到澳門回歸祖國30周年時,合作區與澳門經濟高度協同、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全面確立,市場准入制度高效銜接;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電子圍網系統和跨境金融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特色產業發展形成規模。
當前,全面加強琴澳產業「一體化」融合發展,是更好實現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途徑。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澳門土地資源不足,產業多元發展基礎薄弱,各類高端產業發展人才匱乏,都是值得需要好好面對的問題。但若能實現琴澳「一體化」,實現規劃當中所提出的各類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澳門經濟將會邁上更高台階。
與此同時,在規劃當中也明確提出「四新產業(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5%。」由此可見,「四新產業」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過程當中,將會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但是,澳門要發展好「四新產業」,當中也會面對不少的難點。為此,澳門需要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制定發展規劃,並結合深合區「四新產業」的發展,善用好深合區的政策,從而發展出能結合澳門自身情況的「四新產業」新路徑。
此外,澳門也可以向其他灣區城市參考更多發展「四新產業」的模式,在實現澳門經濟多元發展的同時,也為能夠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作者: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金專委 副秘書長 ; 上海市青聯委員、天津海外聯理事、澳門人文社科會會長李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