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服務業人員培訓參與度偏低 工聯倡推彈性工時帶薪培訓假制度

有調查指服務業人員培訓參與度偏低

工聯及澳門服務業總工會昨公布「澳門服務業從業員職業培訓狀況調查」,是次調查成功訪問1,336個受訪者,結果顯示,只有37.9%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有參與職業培訓,沒參與原因主要是工作單位沒有提供及時間不足、課程內容不符合需求等,同時有40%受訪者成認為課程種類不足。工聯指澳門服務業從業人員培訓參與度偏低的問題較為突出,建議政府在政策、資源和監管三方面發力,包括通過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重視員工培訓,推行彈性工時和帶薪培訓假制度,設立培訓補助金,搭建統一的培訓資訊平台等。

工聯及服務業總工會公布「澳門服務業從業員職業培訓狀況調查」

工聯副理事長梁孫旭、澳門服務業總工會理事長鄺子豐、澳門西菜麵飽工會理事長黎浩然、工聯政策研究室助理研究員蔡靖瞳昨介紹有關調查研究內容。

據介紹,是次調查是在今年1月至5月期間進行,調查採用方便樣本抽樣法,透過實體及網絡問卷等形式收集資料。是次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1,336份。調查對象為全體16歲或以上的澳門居民。

僅37.9%受訪者有參加職培

調查發現,儘管有72.2%受訪者認為參與職業培訓後對工作有一定幫助,且56.5%受訪者認職業培訓對職業發展有必要,但過去一年,只有37.9%受訪者表示有參加職業培訓,62%受訪者表示沒有參加職業培訓。沒參加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單位沒有提供(佔37.6%)、時間不足(37.4%)、覺得沒需要(24.8%)、課程內容不符合需求(24.4%)、費用太高(23.8%)、缺乏資訊渠道(21.9%)。

被問到未來一年是否打算報讀職業培訓課程方面,65.5%受訪表示「是,但需企業或政府資助」,20%受訪表示不感興趣;14.3%表示「是,且願意自費」。主要從哪裡取得職業培訓資訊方面,58.1%受訪者從工作單位得悉,有30.3%從就業服務機構,29.5%從互聯網,27.4%由政府部門得悉,親朋介紹佔11.4%,報紙分類廣告佔8.7%,宣傳單張則有8.1%,其他佔0.2%。

培訓方式方面,34.3%受訪者表示喜歡線上學習、28.1%受訪者喜歡線下實體授課、喜歡在崗實踐操作有24.9%、外出參觀學習有12.4%,其他佔0.3%。

四成受訪者認為課程欠多元

被問到最期望政府在服務業從業員職業培訓方面做甚麼,有39.4%受訪者希望持續推行更多帶津培訓課程、提供更多在職帶薪培訓機會佔39.1%、推動國際認證課程本土化佔37.6%、督促企業提供更多職業培訓佔30.5%,創設更多元化的職業培訓方式佔24.9%,開設更多行業專題培訓課程佔22.5%,提供更多新興技能培訓課程有20.5%,持續促進服務業從業員向上流動佔16.3%,建立培訓成果追蹤系統有6.5%,建設職培與職缺智能匹配平台佔4.3%。

對於澳門現有職業培訓有哪些不足之處,40%受訪者認為課程種類欠缺多元,36.6%認為培訓與職涯發展關聯不大,34.2%認為師資水平不足,28.8%認為缺實操機會,認為課程費用高昂的有24.5%,其他佔2.1%。

梁孫旭倡政府設立培訓補助金

梁孫旭指出,澳門服務業從業人員培訓參與度偏低的問題較為突出。為此,建議政府應在政策、資源和監管三方面發力。在政策上,通過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企業重視員工培訓,推行彈性工時和帶薪培訓假制度;在資源上,設立培訓補助金,搭建統一的培訓資訊平台;在監管上,推動培訓課程與職業發展精準銜接,建立完善的技能認證體系。企業需建立培訓與員工發展的聯動機制,營造良好的學習文化。民間社團可從行業引領、社區支援和公益參與等方面提供助力。從業員自身也應提升參與培訓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職業培訓。

梁孫旭又提到,受訪者對特區政府職業培訓政策的知悉度較低,僅近32%表示瞭解。因此,政府應建立多元化的宣傳管道,利用社區網絡深入基層,通過多媒體平台推送宣傳資料,並舉行宣講會。同時,盡快推出職業培訓資訊平台,安排專人及時更新。此外,要建立政策反饋機制,收集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意見,及時優化政策。

梁孫旭認為,受訪者對國際化服務培訓存在需求。澳門應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區位優勢,加強與其他城市的職業培訓合作。與廣州、深圳等地的機構合作開發課程,聯合開展跨境培訓;推動職業資格互認,拓闊就業空間;深化粵港澳合作,擴大「一試多證」的覆蓋範圍,以實現區域經濟的協同進步。

鄺子豐:倡政府建職業培訓師資庫

鄺子豐表示,在培訓課程與學習模式方面,40%成受訪者認為課程種類欠缺多元。特區政府與相關機構應定期聯合行業協會、民間社團等開展需求調研,開設新興技術、國際化標準等課程,融入澳門文旅特色打造本土品牌,鼓勵機構與企業研發定制課程。推廣混合式學習模式,整合線上理論與線下實踐,政府出台激勵政策,為企業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

他又指,在師資隊伍建設和校企合作方面,接近35%受訪者指出師資水準有待提升。政府要建立職業培訓師資庫,組織培訓和經驗分享,鼓勵高校開設相關課程,制定激勵政策提高導師待遇和聲望,設立評價機制。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根據企業需求設置課程,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對接。心理調適與壓力管理培訓也不容忽視,接近三成的受訪者關注此類培訓。政府應鼓勵心理諮詢機構與企業、民間社團合作開發課程,企業要創造健康的工作環境,政府可將心理健康納入公共職業培訓體系,提供補貼鼓勵從業人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