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本地居民失業率維持2.5% 戴建業:訂立機制確保優先聘用本地僱員

「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第三次會議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25年第2季總體(1.9%)及本地居民失業率(2.5%)均與第1季數字相同。此外,「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7月30日舉行第三次會議,檢視工作落實成效,尤其近期就業配對狀況,組長戴建業指示各部門及實體在執行指引的過程中,應在評分、監察及處罰等方面訂立機制,確保獲判給實體切實履行其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的承諾,工作組將會歸納各部門及實體的採購經驗,以進一步提高工作落實成效。

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與2025年第1季相比,第2季就業人口(37.27萬人)及本地就業居民(28.16萬人)分別增加900人及1,400人,其中運輸及倉儲業(1.73萬人)和建築業(1.55萬人)的本地就業居民分別增加1,600人及1,500人,而酒店及飲食業(2.72萬人)則減少1,000人。此外,第2季就業人口及本地就業居民的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分別回落1,000澳門元(至17,800澳門元)及1,500澳門元(至20,000澳門元),主要由於部分行業在第1季發放雙糧及花紅而導致比較基數較高所致;若扣除雙糧及花紅,本地全職僱員(每週工作35小時或以上)的月工作收入中位數為21,000澳門元,按季持平。

與上一期(2025年3月至5月)比較,4月至6月總體失業率(1.9%)、本地居民失業率(2.5%)及總體就業不足率(1.6%)均持平,而本地居民就業不足率(2.0%)則下跌0.1個百分點。就業人口(37.27萬人)及本地就業居民(28.16萬人)較上一期分別減少300人及600人。失業居民(7,300人)中,以失業前從事零售業、建築業和博彩業的佔多;而尋找第一份工作的新增勞動力佔失業居民比重較上一期上升2.6個百分點至11.0%。

就業調查的統計範圍涵蓋澳門半島、氹仔及路環的所有住宅單位,但不包括學校宿舍、安老院等集體居住單位;統計對象為居住在單位內人士,因此不包括在澳門工作但居於境外的澳門居民或外地僱員。根據出入境資料初步估計,4月至6月在澳工作而居於境外的澳門居民及外地僱員平均約有10.67萬人;由這批人士及居澳勞動人口(38.00萬人)組成的總勞動力有48.67萬人,較上一期增加200人。

此外,「促進就業協調工作組」7月30日舉行第三次會議,檢視工作落實成效,尤其近期就業配對狀況。工作組已於7月初制定指引,並由行政長官批示,要求各公共部門及實體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進行公共工程及公共服務批給程序、許可以專營制度從事的活動,以及開展工程或服務取得程序時,須設定保障本地僱員就業的要求,並以聘用本地僱員的措施設定作為評審準則的獨立評分項目,以此為本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指引生效後,工作組持續向各部門及實體跟進落實情況,而各部門及實體均已按指引要求,在開展工程承攬及服務取得程序時採取相應措施。會議上,各部門代表積極反饋有關實務經驗及優化建議,組長戴建業指示各部門及實體在執行指引的過程中,應在評分、監察及處罰等方面訂立機制,確保獲判給實體切實履行其優先聘用本地僱員的承諾,工作組將會歸納各部門及實體的採購經驗,以進一步提高工作落實成效。

在就業配對方面,工作組持續與各部門協調以增加本澳各行業的職位空缺,而有關職缺陸續投放至7月份的「澳門青年就業配對會及職前輔導會」、「青年就業博覽會」及8月下旬的「促進就業大型招聘會」供求職居民配對。會議報告了近期配對會的參與情況,以及各行業最新的職缺供應資料。組長戴建業要求工作組成員繼續做好協調增設職位空缺及配對工作,協助本地居民盡快投入勞動市場。

透過強化跨部門協作,特區政府持續監察澳門整體就業狀況和發展趨勢,與社會各界攜手確保本地居民優先及持續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