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堪察加半島8.8級強震引多國海嘯預警 氣象局:不會對本澳產生直接影響
-1024x684.jpg)
日本千葉縣出現海嘯(央視圖片)
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堪察加半島東部海域突發8.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強烈,這是1952年以來該地區發生的最強地震。受到強震影響,俄羅斯、中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太平洋沿岸多地發布海嘯預警或警報。澳門氣象局則表示,是次地震距離澳門東北約5,199公里,經綜合評估,是次海嘯不會對本澳產生直接影響,但預計會有輕微的海嘯波。

據塔斯社報道,當地時間7月30日,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堪察加半島東部海域突發8.8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強烈,俄羅斯堪察加地區行政長官表示,此次地震是該地區幾十年來遭遇的最強地震之一,已發佈海嘯預警並敦促民眾遠離海岸線。俄羅斯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堪察加分所也證實,此次地震為1952年以來堪察加地震帶發生的最強地震。
受地震影響,北千島群島一座海產品加工廠被淹,俄羅斯遠東堪察加邊疆區緊急情況部門在部分海岸監測到了3至4米高的海嘯波,並立即警告相關地區人員撤離至地勢較高地帶。
--768x1024.jpg)
中國: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
據中國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截至11時實況監測結果顯示,震源附近的海嘯浮標已經監測到90釐米的海嘯波,日本,俄羅斯沿岸分別觀測到30到50釐米的海嘯波。海嘯於13時半到達台灣沿岸,於17至20時先後到達浙江、上海沿海海域。對台灣東部、浙江北部、上海預測最大波幅分別為60釐米、40釐米和30釐米。
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規定,自然資源部決定於7月30日10時針對浙江省和上海市啟動海洋災害二級應急響應,要求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隨時滾動更新發布海嘯警報,自然資源部東海局組織開展加密觀測,各有關單位依職責做好監測預警、會商研判、災害調查評估等工作。
日本: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能達到3米
地震發生後,日本氣象廳迅速響應,於當日發佈海嘯預警,指出受堪察加半島附近強烈地震影響,日本多地沿海區域將遭受海嘯襲擊。另據日本氣象廳監測,當地時間10時17分左右,第一波海嘯已抵達北海道根室市,觀測到的最大海嘯高度為0.3米;隨後,北海道釧路市和十勝港也相繼觀測到海嘯波,高度分別為未明確及0.4米。日本氣象廳進一步警告,部分地區海嘯高度可能達到3米,呼籲民眾立即向高處撤離。
-1024x1024.jpg)
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政府正全力確認海嘯造成的具體影響,並緊急呼籲沿岸民眾保持避難狀態,直至海嘯警報完全解除。
受此影響,日本宮城縣仙台國際機場被迫關閉,多條沿岸鐵路線路也暫停運行,以確保公眾安全。
福島核電站暫停核污染水排海作業
此外,日本各地多座核電站採取應對措施,疏散工作人員並暫停了部分作業。據日媒報道稱,各核電站目前均未報告異常情況。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已向福島縣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和第二核電站作業人員發出疏散指令,人員已撤離至地勢較高區域。公司已於上午9時05分暫停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作業。
另外,在青森縣,東通核電站暫停靠近港灣區域的作業,建設中的大間核電站也暫停施工;位於宮城縣的女川核電站2號機組維持常規運轉;茨城縣的東海第二核電站暫停海拔8米以下的戶外作業,要求作業人員疏散;靜岡縣的濱岡核電站也暫停了部分室外作業,並呼籲作業人員疏散。北海道電力公司表示,位於古宇郡泊村的泊核電站目前運行正常,未發現任何異常情況。
夏威夷現大規模的逃難車潮
強震後,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緊急事務管理部門緊急呼籲部分沿海地區居民撤離,指出預計將發生破壞性海嘯。夏威夷州隨即啓動緊急行動中心和聯合信息中心,以應對可能到來的災害。夏威夷當地出現了大規模的逃難車潮,交通一度陷入癱瘓狀態。
此外,美國還對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及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等地發佈了海嘯預警或警報,提醒當地居民做好防範措施。
地震引發海嘯不會對本澳產生直接影響
至於本澳方面,氣象局昨日表示,本地時間30日上午7時24分,堪察加東海岸附近海域發生了一次強烈的淺層地震。該次地震震中位於北緯52.5度、東經160.4度,距離澳門東北約5,199公里。
上述地震已在當地及附近地區引發明顯的海嘯。經綜合評估,是次海嘯不會對本澳產生直接影響,但預計會有輕微的海嘯波於當日傍晚6時至7時左右抵達澳門沿岸,並引起0.1米或以下的水位波動。儘管此次海嘯不會對澳門造成明顯影響,氣象局仍呼籲市民在岸邊及水上活動時保持警覺,注意安全並留意水面變化。
此外,據旅遊業界提供資料,約有48名澳門居民跟隨香港的旅行團在大阪、北海道和九州。截至下午5時,旅遊局接到一宗有關準備出遊日本的查詢以及一宗澳門居民身處北海道函館的報備,現時情況安全,無需進一步協助,此外沒有收到就事件的求助個案。
旅遊局提醒在日本的澳門居民密切關注氣象預警和防災信息,遠離海邊,確保人身安全。澳門居民如需協助,可致電24小時旅遊熱線或聯絡外交部全球領事保護與服務應急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