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黨猖獗令演唱會一票難求 李良汪倡研符澳市場的實名購票制

演唱會經濟增加遊客逗留時間和消費(資料圖片)
隨着本澳積極推動「演藝之都」建設,演唱會經濟發展迅速,吸引了不少居民及遊客觀看演出,為本地經濟注入新動力。立法會議員李良汪表示,演唱會經濟雖帶來正面作用,但同時也衍生出「黃牛票」的負面影響,令熱門演唱會一票難求,不僅擾亂市場秩序及影響消費者權益,更有損澳門旅遊城市形象。他建議當局與業界詳細檢視各地的購票機制,並綜合本澳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澳市場的實名購票機制,健全購票平台的防禦功能,阻斷「黃牛」使用外掛程式搶票,以及加強打擊在現場兜售「黃牛票」等行為。
近年本澳及鄰近地區正大力推廣演唱會、體育、會展等業務,以推動經濟發展。演唱會經濟也是澳門「1+4」旅遊多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能帶動旅遊、休閒、博彩等行業發展,增加遊客逗留時間和消費,促進澳門經濟多元發展。
澳門經濟學會近日發布最新澳門經濟景氣指數走勢報告指,澳門得益於較為強勁的演唱會安排,5月及6月的日均博彩毛收入分別為6.84及7.02億元,優於市場預期。此外,亦有不少投行分析指,受惠於演唱會及暑假旺季,已上調7月賭收預測至210億元。有演藝業界的人士表示,演唱會經濟是目前最快能見到效果的非博彩元素,而澳門具備兩大優勢,能把演藝巨星和各地觀眾吸引來澳。

倡開發更高效票務系統防「黃牛」
然而,近年演唱會買票難及黃牛黨問題,亦會影響來澳觀看演唱會的旅客的消費意欲。「黃牛票」問題趨嚴重,社會希望政府引入實名制購票並加強監控,確保購票的公平性。
對此,李良汪表示,綜觀鄰近地區,如內地、台灣及日本等,均推行實名制購買門票,藉此阻截「黃牛票」的炒賣行為。然而,他引述業界意見,特區政府早年曾在澳門國際音樂節「久石讓360」系列節目推行實名購票和入場的制度,減低門票炒賣的情況,但參考其他地區的執行經驗上,「黃牛」仍可在門票開放修改個人資料的期間有機可乘,繼續進行炒賣。

針對外掛程式搶票及線下會場兜售「黃牛票」現象,相關部門可與主辦機構加強溝通,健全購票平台的防禦功能,阻斷「黃牛」使用外掛程式搶票,並在現有的聯絡機制下,於演出當天加強警力部署,打擊在現場兜售「黃牛票」的情況。同時,加強對居民及遊客宣傳在官方平台的購票意識,引導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購票,結合科技手段,開發更高效的票務管理系統,讓所有購票過程公正、公開,進而防止「黃牛」操縱票源。
提高罰款增加非法工作阻嚇力
此外,早前著名歌星演唱會涉及60名內地留澳大學生黑工案,引發社會熱烈討論與關注。李良汪表示,本澳非法工作情況一直存在,蓋涵多個行業,衝擊着本地工人的就業空間。以「義工」名義在社交平台上公開招募工作人員,以及透過《禁止非法工作規章》的例外情況規避監管仍時有發生,當局必須因應非法工作的種類及模式進行周詳部署,健全與各業界的溝通機制,強化發掘及追蹤社交平台相關資訊,即時跟進舉報情況,以提高偵查案件的效率。同時,建議適時檢討法律的實施情況,研究透過提高相關罰款的可行性,增加非法工作的阻嚇力度,進一步提升執法成效。
他強調,維護市場秩序及社會治安,是推動本澳文化旅遊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隨着特區政府計劃引進更多海內外機構來澳籌辦大型文化節慶、演藝節目及巡演活動,相關監管工作更顯迫切。他呼籲當局加強與業界的合作,共同打擊「黃牛票」問題,維護本澳作為旅遊城市的良好形象。同時,加大力度打擊非法工作,確保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不受侵害,為居民和遊客營造安全、有序的生活和旅遊環境,持續提升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