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 新城AB橋方案須交世遺中心審批

新城AB區行車天橋效果圖

新城A區的AB行車天橋採用橋樑方式建設惹景觀爭議,文化局局長梁惠敏昨證實,收到世界遺產中心要求,就新城 A、B區行車天橋和輕軌東線項目開展「遺產影響評估」(HIA)。根據指引,當局在世遺中心有審核結果前,項目不會動工。

教科文組織在7月3日網上公開包含世界遺產委員會對各國遺產分析和結論的報告文件。針對澳門世遺東望洋燈塔景觀可能受到現正進行的「AB橋」工程影響,委員會要求特區明年12月1日前重交世遺保護報告,內容須包括《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周邊區域遺產影響評估及城市設計》完整內容,以及「進一步要求」(Further requests)取得新城A區、B區城市發展規劃;輕軌東線項目的詳細文件以及遺產影響評估報告;以及須在「AB橋」項目「作出任何不可逆轉的決定之前」,提交「全面的」遺產影響評估以及詳細項目文件。

項目要推進就要交報告

梁惠敏昨出席一公開場合時回應指,根據世界遺產操作指藍,以及遺產影響評估指引,世遺中心對很多遺產地的新基建項目提出要做「遺產影響評估報告」 (HIA),她形容屬正常機制。特區政府須在2026年年底就澳門保護世遺情況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報告,以往當局有按既有規定提交報告。目前AB行車天橋項目正在聽社會意見,暫時未有方案和規劃,文化局會視乎進度向世遺中心提交報告。她又謂:「無一個期限,如果項目要推進就要交報告。」 根據指引,當局在世遺中心有審核結果前,項目不會動工。

梁惠敏

另外,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報告》亦提到東望洋超高樓工程現時已獲批准,而《羅理基博士大馬路周邊區域遺產影響評估及城市設計》研究在完成後,澳門當局並未按世遺中心要求上交草案,包括遺產影響評估和城市設計研究,只提供了摘要。梁惠敏稱,已將項目後續設計方案提交世遺中心,按照世遺中心決議可按目前方向去做,不需做「遺產影響評估」。當局會根據日前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決議要求補充資料,又引述世遺中心讚賞《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的機制。

政府叫停AB橋須賠償承建商

新城AB區行車天橋位於澳門半島與新城A區之間,西接科學館前圓形地和孫逸仙大馬路,向東穿越友誼大橋和既有航道,終點在新城 A區並與澳門大橋互通。該行車天橋的設計連建造工程已判給合作經營的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中國建築工程(澳門)有限公司/保利長大工程有限公司澳門分公司,造價21.8億元,工期900個工作天。公共建設局網站顯示,工程於去年10月開展,預計2027年10月竣工。

AB通道初期曾提出以隧道方案建設,但政府去年下半年突然由隧道方案改為興建行車天橋,由於行車天橋所在位置令坊間憂慮行車天橋會影響東望洋燈塔與外港方向互相對望,且當局一直沒有就AB通道橋樑方案向社會諮詢收集意見,亦沒有公布任何相關的研究報告及詳細資訊,為此遭到社會質疑和反對。今年初行政長官岑浩輝宣布暫停相關項目建設,以便「聽取更多社會意見」,再研究「A、B通道」如何興建。政府亦因應需為終止「新城區海底隧道工程」而向已獲判給的公司作出賠償,但究竟該工程已經判出多少項目,各項判給金額多少,賠償金額多少,政府則沒有作進一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