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司拍心口輕軌東線2029通車 研拉近與巴士票價差距引居民乘搭

政府有信心輕軌東線可2029年通車

輕軌投入大但服務未如理想、乘搭率低、事故及意外頻發,被坊間形容是「大白象」,運輸工務司司長譚偉文昨承認,目前輕軌投資大,效益並未彰顯,源於輕軌路線相對單一,未構成環形網絡,最重要的輕軌東線仍在興建中,他「拍心口」有信心,輕軌東線絕對可以在2028年完工,2029年通車,屆時可減輕澳門西邊交通壓力。他亦認同可考慮拉近巴士與輕軌的票價差距,以此吸引居民乘搭輕軌。

在昨日立法會口頭質詢會議上,多位議員關注輕軌規劃和城市規劃。其中,立法會主席高開賢表示,旅客乘車難影響澳門「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形象,需從長遠規劃解決。他建議政府研究將澳門打造成綠色、環保、低碳、智慧的現代化標桿城市。打造現代化標桿城市的構想需要制定短、中、長期計劃,配合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定位。他並建議政府可參考內地天津等城市的經驗,研究深度開發地下空間的可能性,例如建設地下連廊、管道、隧道等。借助內地先進技術力量,推動澳門城市建設,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高開賢

議員崔世平支持研究輕軌未來路線,認為輕軌若引入舊區,可考慮地下化,以減少爭議,同時提出對比輕軌和巴士快速系統(BRT),認為BRT彈性大、成本低、實現速度快,建議政府在舊區和新區考慮引入BRT。

崔世平

個別區域地下化是唯一出路

譚偉文表示,澳門作為「國際旅遊休閒中心」,會朝綠色低碳、環保等方向進行建設。然而由「無到有」需要一些時間,綜合進行規劃。今屆政府會積極推動空中走廊建設,例如在石排灣,希望把區內的行人天橋系統與大廈駁通,目前正進行前期研究,未來會把大廈建廊放在城市規劃中。至於地下化方面,當局認為倘要令輕軌深入澳門各區,個別區域地下化是唯一出路,當局正推動相關工作。

譚偉文承認,目前輕軌投資大,效益並未彰顯,這與目前輕軌路線相對單一,未構成環形網絡有關,而最重要的輕軌東線仍在興建中,至關閘站的東線工程,預料2028年完工,2029年通車,譚偉文謂:「呢個係我哋爭取嘅目標,亦都有信心可以達到,絕對唔係2031年(完工),我哋2028年完工、2029年通車。」在東線通車後,相信可分流經關閘入境的旅客,減輕澳門西邊交通壓力。

譚偉文

對於澳門的交通問題,他又形容:「有啲嘢目前可能係一個死結,我哋要慢慢抽絲剝繭解拆,你問我心唔心急?我比議員更心急,但急係無用架,我哋要諗辦法疏理好問題,一步步解決問題。」他重申並非開「空頭支票」,相信輕軌東線通車後,效益一定會有較大的改善。

西線前期研究中將會公開諮詢

他又透露,政府正研究澳門半島輕軌網絡選址,包括輕軌人工島支線(俗稱南線),即由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口岸經過新城A區、經外港進入南西灣區再到媽閣,並與輕軌西線形成環狀網。他認為輕軌南線對澳門非常重要,由於施工條件較好,該線建設時間可能比西線更快,目前當局已開展前期研究,若確定選線後會向公眾諮詢意見。

至於議員葉兆佳建議有效利用輕軌減輕巴士承載壓力,建議調低輕軌票價,吸引居民乘搭輕軌。譚偉文認同,在現時輕軌線路較單一情況下,需要有誘因吸引居民乘搭輕軌,可考慮拉近巴士與輕軌的票價差距,以此吸引市民乘搭輕軌。

葉兆佳

議員林宇滔關注巴士路線重疊引起塞車問題,促請政府重整巴士路線。譚偉文指出,若重整巴士路線,必定會對現有巴士使用者造成影響,重整後路線選擇會有所減少,屆時市民需習慣轉乘,希望居民要適應,「既不可能要東又要西」,他強調政府會在尋求社會最大共識再作決定。

林宇滔

道路工程優化方面,政府已成立道路工程協調優化小組近半年,推動合併施工,與去年同期相比,道路工程減少兩成至四成,同一地方重覆施工情況減少。政府工作按部就班,會適時公布條件成熟的工作,重視公眾參與,未來會披露更多方案徵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