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萬全準備更好應對自然災害

廣東清遠近期發生 4.3級地震,本澳市民反映有震感。面對樓宇結構問題,公共建設局及土地工務局表示,現有《屋宇結構及橋樑結構之安全及荷載規章》,已規範建築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設計,包括公共或私人工程,而醫院、學校等社會設備用途建築物的抗震設計要求更為嚴格,4條跨海大橋亦有持續健康監測,以評估結構安全狀況。

現行法律雖然為澳門建築的抗震提供了法律支撐,特別對醫院、學校等重要公共設施提出了更高標準,但由於澳門地少人多,且屬於樓宇高密度城市,一旦發生難以預測的意外,將會發生不可預估的後果。為此,政府應該考慮和審視澳門應對預防地震的舉措。

有內地專家學者曾經在關於地震的研討會上表明,珠三角在萬年前就發生過劇烈的地殼運動,珠三角地質並不像大家認識的那樣穩定,且珠三角斷裂帶受到環太平洋地震帶西部段的「擠壓」,未來也有爆發地震的可能性。專家學者的意見有必要引起澳門政府的高度警惕。

與此同時,澳門在預防地震方面的知識普及方面還是相當薄弱,教授預防地震作為防震減災工作當中的重要環節,政府應將地震避險知識納入學校課程,定期組織社區演練,讓市民掌握基本避震技能。

清遠地震帶來的輕微震感,正好是一次警示。事實上,完善防震體系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對市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障,唯有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更好應對未來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

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