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

當話語轉向如何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時,講臺上的陳俊廷老師瞬即淚目。鏡片後的一雙眼睛泛紅了,他幾度哽咽,無法抑止。此情此景,大家都始料未及,但雷鳴般的掌聲頃刻響起,久久不能平息。

陳俊廷老師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便活躍於華語流行樂壇,參與香港「四王四後」大量的歌曲製作,一手帶出張韶涵、範瑋琪、黃雅莉等知名歌手,《如果的事》《遺失的美好》《謝謝你的愛1999》等由其創作或製作的歌曲更是街知巷聞、數不勝數。他經歷了華語流行樂壇的黃金年代,而那些歌曲也剛好誕生於我的學生時期,這段波瀾壯闊的故事從他口中娓娓道來,便猶如陣陣翻起的潮水,湧向記憶深處,喚醒闕闕歌聲。也許是經手了太多太多的華語流行歌曲和歌手,也在歲月流轉中見證世事變遷,人到中年之際,陳俊廷老師把思緒放在用音符書寫中國故事這一宏大主題上。「你們還很年輕,可以達到很高的高度。」他鼓勵著台下的所有學生,座中包括跟隨他超過二十年,創作了《隱形的翅膀》《小酒窩》等金曲的愛徒王雅君。

課後,陳俊廷老師留下來與大家合照,又毫無架子地坐在臺邊,與走到身邊的學員面對面交談。我大膽地與他並肩而坐,談起自己習慣的寫歌手法,提到這幾年來的創作體會。「很好,很好。」他微笑著與我握手,以點頭表示肯定與鼓勵。

這是在廣東茂名舉辦的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十一期全國優秀青年詞曲作家高級研修班的最後一個學習日。在此之前,舒楠、楊啟舫和王曉鋒等內地音樂大腕經已先後駕到,為大家傳道授業解惑。韓新安、熊緯兩位中國音樂家協會高層數日來一直為學員指點迷津,話語往往一針見血,又金句頻現。中國文聯高世名副主席的降臨更像是開了彩蛋,他從大藝術的視角,指出「藝術問題是對音樂本質、時代的追問和理解,能讓人在創作中走得遠、挖得深」,又言道「有藝術問題才能成為偉大藝術家」。在各位資深藝術家眼裏,世界上優秀的藝術作品通常都對歷史和意識形態實現了超越,能在不同時期、不同民族和國度之間引發思考與共鳴。

「我是一個超級喜新厭舊的人。」坐在講臺上,舒楠老師坦言,「如果讓我重複自己,那我寧願去死。是的,我就是要跟自己死磕。」曾推出《追尋》《不忘初心》等經典作品,在主旋律歌曲創作實踐上,他特有發言權。「要破除主旋律套子,它不是一種音樂風格,是情感表達。」舒楠老師毫不吝嗇地拿出自己的作品展開分析,又道出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我最愛的始終是《追尋》。」他感慨說,「沒有人這首歌知道誕生之初,我承受了多少壓力。」課後他匆匆離開奔赴廣州,本屆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的全運會,大量音樂正等著他去統籌。

楊啟舫老師強調為人的重要性。「與眾多文藝界人士接觸,發現有成就者皆為人誠懇、謙和,堅守傳統文化。」他說,「創作者應學習這種態度。

王曉鋒老師則把課程第一點放在藝術審美的培養上。「和審美觀正確的人去做交流,你的環境會影響你的音樂審美。」他的音樂和多年來的長髮前衛造型一樣,富有標誌性。他談及《從頭再來》《超越夢想》等原創歌曲,說起好兄弟汪峰經常在夜裏找他談心,內容最後落在自己引以為豪的作品——電影《大唐玄奘》的主題音樂《樂之心燈》上。那是一首融合了佛教色彩和民族語言的厚重之作,音樂緩緩升起,畫面穿插閃現,讓人仿佛隨著玄奘的腳步,踏上了起伏跌宕的取經之旅。

其實,即使不看這些華語音樂領軍人物,身前的學員和蒞臨參與分享的前輩,已儼然是座座高山。當中不乏音樂教授和詞曲創作製作精英,若然打開央視春晚、衛視綜藝和各種音樂平臺,會發現一眾熟悉的名字突然冒起,讓你不禁地說,「這首歌曲,原來是他寫的啊!」今年五月,我有幸參與世界品牌莫幹山文旅大會,在草坪音樂節上,取材於貴州安順地戲的情景歌舞《故鄉千裏望》給我印象頗為深刻,而詞作者玉鐲兒(也創作了《上春山》)就作為分享心得的唯二女老師就坐在臺上。另一位女老師袁晶,則寫出了今年大熱的《世界贈予我的》。不久前,我偶然聽到了一首關於兩岸主題的歌曲《當歸面線》,這次才發現,詞曲作者竟然都在眼前,和自己一起上課。是的,在座的每一位老師或學員,當你打開他的履歷,幾乎都足以讓人肅然起敬。

我跟部分老師和學員加了微信,為日後的學習打開一條通道。那晚,坐在返程的和諧號上,望著窗外延綿奔走的夜色和燈火,我不由得陷入思緒之中。對自己的生命來說,音樂究竟意味著什麼?在AI時代,我又該如何投身音樂創作?自己的原創,怎樣才能實現跨越,與眼前的一眾前輩對碰……我想,人終究還是應該要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的。見過高山,才真正明白需要的遠不止是仰望,而是腳踏實地、義無反顧地攀登,讓自己得以站在高峰上,聽風望遠。

作者:楊肖坤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廣東省作家、音樂家、攝影家協會會員,長年從事文化藝術創作及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