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行人違規過馬路亂象? 林宇滔:多管齊下教育執法兼施

內地遊客在澳門亂過馬路日趨嚴重
近年,不少旅客深入社區旅遊,部分旅客於區內「網紅打卡熱點」車行道拍照,險象環生,該等違規行為對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構成不良影響,且情況日趨嚴重。日前,再有旅客在新馬路亂過馬路被巴士撞倒事件,坊間有意見促請政府加強罰則和加高護欄,防止行人違規過馬路。議員林宇滔認為加強罰款額和加高護欄高度,對杜絕行人亂過馬路作用不大,建議應多管齊下,以宣傳教育為主,執法罰款為輔,同時在遊客多的地方設置清晰告示牌和導向標識,提醒行人在穿過馬路時,看清楚來車的方向,以避免車禍的發生。
據治安警數據顯示,本澳2024全年錄得共15,510宗交通意外,按年增加14.36%。其中510宗涉及行人,交通意外死亡事故共5宗。其中,2024年全年行人違規被檢控個案就有7,400多宗,較2023年增2,700多宗,增幅高達近六成。為減少因行人違規所導致的交通事故,警方持續高調執法的行人違法過馬路,2025年1至4月行人違規被檢控個案已有3,252宗個案。今年5月12日至5月18日,治安警察局在澳門各區開展監察及打擊行人違規行動,共檢控167宗行人違規個案。
根據《道路交通法》規定,行人應在有適當信號標明的人行橫道(斑馬線或步行線)上橫過車行道;如在裝有交通燈的人行橫道上,行人應遵守交通燈號的指示;如50公尺距離內沒有經適當信號標明的人行橫道時,行人在不影響車輛通行的情況下方可在人行橫道以外的地方橫過車行道,且應依循最短路線盡快橫過;此外,公共道路使用者不得作出任何可阻礙交通、影響其他使用者的安全或對其他使用者造成不便的行為;違反以上規定者,可被科處罰款300澳門元。但目前,行人違法過路僅罰款300元,如15日內自願繳付只需200元,有社會意見認為阻嚇力不足,相較香港違法過馬路告票金額為2,000元,澳門的罰款金額較輕。
新馬路加高圍欄作用不大
新馬路中段至舊金碧一帶,一向是行人違規過路的交通黑點之一,不時可見到居民或旅客貪一時方便,違規橫過馬路,穿梭於車輛之間,險象環生,為此該處經常發生行人被車輛撞倒受傷事件。較早前有社團透露,市署將全面檢視新馬路行人道護欄設施,並具條件提升護欄高度和延長長度,防止行人違規穿越。5月24日,在新馬路金碧對開,兩名女旅客違規在對向車道車輛車隙中突然走出。巴士收掣不及,右車頭碰到其中一名女旅客,巴士司機甚為「無辜」。對此,坊間再次促請當局考慮提高行人不遵守交通規則橫過馬路的罰款金額。

調升新馬路行人道的圍欄高度,可防止行人衝出馬路?林宇滔直言,加高圍欄作用不大,「有心嘅,水坑尾有攔河有花槽,啲遊客咪照跨過去?」內地遊客在澳門亂過馬路日趨嚴重,警方已不時在多個黑點,包括雀仔園路口行人天橋、新馬路尾段、台山好世界酒樓對開等加強檢控違規行人,在警方嚴厲執法下,亂過馬路情況似有改善,但要杜絕則存在難度,因為要靠行人自律。

林宇滔又謂,適當調升行人違規過路罰款是可以的,但認為不會因此能完全改善到問道。他認為應多管齊下,以宣傳教育為主,執法罰款為輔,同時設置清晰告示,引導遊客看清楚來車的方向。

倡遊客多的地方設導向標識
他說,內地交通習慣和澳門有很大的差異,遊客對澳門交通環境不熟悉,總會望錯來車方向,加上部分貪一時方便,故而容易出現交通事故。香港在道路標識方面比澳門相對完善,例如香港每個的路口的馬路上到處都印有類似這樣「望右」或者「望左」的大標語,非常醒目,專門用來提醒行人在穿過馬路時,看清楚來車的方向,以避免車禍的發生。澳門可參考相關做法,在遊客多的地方設導向標識,提示行人道路上應望左、還是望右等。同時可以在人流較多地點增設天眼系統,人流高峰時作出阻止。

長遠而言,林宇滔表示,政府應檢討新馬路是否適合三線行車和有大量大型巴士行駛。新馬路交通繁忙且道路狹窄,每日都出現塞巴士情況。政府欠缺長遠交通規劃,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核心世遺景區應是步行為主,其周邊則是公交為主,設快速道路等。澳門因沒有交通規劃的邏輯和核心,出台的交通政策變成「左右不討好,所有人都不方便」。